「這裡怪怪的,怎麼有用了美國橡木桶?」我還尋思著宵夜時開來試喝,眼尖的 Esther 已經從包裝上看出門道。這剛出新版的麥卡倫 12 年經典雪莉桶,大喇喇地在盒裝上標明使用美國橡木桶啊。

「這裡怪怪的,怎麼有用了美國橡木桶?」我還尋思著宵夜時開來試喝,眼尖的 Esther 已經從包裝上看出門道。這剛出新版的麥卡倫 12 年經典雪莉桶,大喇喇地在盒裝上標明使用美國橡木桶啊。
週末,去台中看演唱會的女兒還沒回來,兒子已經出門約會。趁著窗外陽光明媚,Esther 和我兩個人收拾收拾,過個兩個人的約會行程。
去年除夕開了一支法國統領 1930 X.O (1930 Leadership X.O Extra Fine Champagne),對優質香檳區 (Fine Champagne) 干邑的滋味念念不忘。今年食髓知味,決定除夕再開一支老白解解饞。這一回的選手是普諾尼大香檳區 Extra XO (Prunier Grande Champagne Extra X.O)。
翻了翻書,人類的歷史和飲酒脫不了關係。無論是尼羅河畔的葡萄園,或是商人嗜酒、醴和鬯的文字紀錄,在在都反映出當時民風的普遍現象。酒就像是古人的含糖飲料,喝多傷身,不喝傷心。
說實話,這年頭的隱私,比張衛生紙還不值錢。或許是因為上網看過幾支酒,現在我每天點開的網站、網頁、社交媒體,都是滿滿的烈酒廣告。想當年,舉凡菸酒、檳榔,都是需要防制的有害對象。但在酒商的金錢攻勢下,沒有微醺不算潮,有青才敢大聲。菸商們不想改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