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莫名醒了。聽到客廳窸窣的聲音,要上班的女兒正在吃早餐。想起昨晚幫機車加油,買了兩年的車,里程數竟然只有八百出頭。出門溜溜車吧。
假日的早晨,台北人起得晚。回淡江看看好了。我順著學生時期的路線,一路騎過中山北路,路口拐個彎,然後走上久違的承德路。「好久沒這樣走了。」初秋的涼風中,我睜大眼睛看著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喔,現在有專用道了?」過了關渡後,往淡水的台二線多了幾個機車專用道。沿途風光其實不錯,可惜我沒有 GoPro,只能用眼睛記錄下來。不過人有錯手,最終我還是在紅樹林前走錯線道,只得沿著登輝大道而去。
騎著騎著,日頭越來越大。初秋的那一點涼意消失了,只剩下炙熱的艷陽高高掛。防風的風衣不脫了,穿著防曬吧。最終,我拐進記憶中的水源街。今兒個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來看看學生時期外宿的地方。
不過一到點,三十幾年過去,景物並非依舊,人事早已全非。我站在這一排房子前,怎麼看都認不出來曾經住過那一間。那一間一學期六千塊的套房,門口有台市內電話。鈴響時,最菜的學弟 (就是我們這些大一的) 時常要幫忙接電話。後面陽台有台洗衣機,不過我總是把牛仔褲和外套塞進 Reebok 水筒背包裡帶回老家洗。那一年,柏林圍牆倒榻,張雨生唱著《沒有菸抽的日子》。我們都還年輕。
收拾情懷,我繼續騎往黃帝神宮。你沒看錯,不是皇帝,而是黃帝。學生時,節慶去廟裡幫忙有免費的鹹粥吃,不過倒沒想過為什麼有人拜黃帝。曾經,我們一班同學同住在左近的出租雅房裡,還是地下室。長長的一條走廊,一層樓十幾間房間,共用著兩套衛浴。一樓門口有個小平台,天氣好時我們會在這裡洗 (機) 車。由於房子是傍山坡而建,房間採光還不錯,明亮通風。那時我在這裡撿了隻小黃狗兒,後來帶回山上養了十幾年。
走走看看,拿出相機拍了幾張。後方緩緩騎來一台機車,「請問你在拍什麼?」敢情我一個外來人東張西望,就被在地人盯上了?守望相助好厲害。
簡單說明來意,我表明自己是過去住在這裡的學生,今天剛好回來探訪,拍幾張照片留念。戴著安全帽的大叔半信半疑,回頭喊了人,「這房子是我哥的。」難怪我對大叔沒印象,原來過去繳錢的對象不是他。
對門走來一位頭髮花白的阿伯。「你還記得我嗎?」「不太記得了,過去都是學長幫忙收齊房租一起繳的。」「樓下七千,一樓八千。」「對,好像是。」三十幾年過去了,我不記得他,他當然也不記得我,但我們記憶中的房子 (租金) 是一樣的。
和房東聊了一陣。原來現在少子化問題嚴重,住房的學生少了,房東也不好做。「雅房沒有人要住了。」「啊,這樣啊。」一樓貌似已經改裝成套房,地下室則是門窗緊閉,或許早已空無一人。
離開前,我請安全帽大叔幫我們拍了張合影留念。下次再訪,只怕我也是阿伯了。
騎上車,我繼續向前。臨水源街的學校側門頗為凌亂,街景和學生時期大不相同。看不到自助餐和影印店,倒是多了不少活動車棚。現在的學生看來比我們當時富有多了,爸媽鈔能力萬歲。
繞回大忠街看看。同樣滿是快餐招牌和雞排店,但少了些許學生出沒的氣息。這裡也變了。那個斜陽夕照、夜乘微風的學府山城,成了一個戲台散場後的模樣。那時的熱鬧和美好,就讓它留在記憶裡吧。
回程時,不知不覺走回舊時騎慣了的民族東路。左右無事,繞去看飛機吧。這裡,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那時我每天上班前先到濱江駕訓班報到,然後數饅頭等著 Esther 落地回松山。你知道的,騎台 125cc 接空姐下班很糗的。
文末 這句 完美的總結 一日行程
就是想回家了啦!
哈哈哈
對啊。東奔西跑,還是回家最好。還有下一段人生等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