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趁天氣好和 Esther 到建國花市逛逛。除了固定到認養浪浪的攤位捐點飼料錢,就是看看有無便宜的花草可買。可惜啊可惜,前一天看到的整把梔子花被人買光了。「喜歡的人看到就會買的。」「我想也是。」果然是可遇不可求啊。
為什麼看上梔子花?原來 Esther 做過一個夢,夢中有人說她是一朵白花。醒來後,她上網查了查,看起來貌像是梔子花。梔子花也常被認為是佛花,也就是佛經上的薝卜花。《維摩詰經》裡一句「如人入薝蔔林,唯嗅薝蔔,不嗅餘香。」說讀此經就像進入了薝蔔花海,讓人流連忘返,功德倍增。不過我問 ChatGPT,它說佛教中指的佛花通常是蓮花,而不是梔子花。
其實仔細查下去,就會知道文人視梔子花為佛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實際上,梔子花與薝蔔 (或稱「薝卜」) 並非是同一種花。宋代的羅願在《爾雅翼》中已明確指出:「薝蔔者金色花小而香,西方甚多,非巵也。」明代的方以智也在《通雅》中描述「人以梔子為薝蔔,非也。鳯臺門外白雲寺近,牛首太監鄭強塟地傍有薝蔔一叢,乃三寶太監西洋取來者。花瓣似蓮而稍瘦,外紫內淡黃色,嗅之辛辣觸鼻,㣲有清香,正佛經所云也。」
不過,自唐以來,開始有人將梔子花和薝卜畫上等號,畢竟薝卜並非中土所有,梔子花六出花瓣,如雪芬芳,迥然有別其他花朵,也被附會成了佛國仙花。唐朝博物學家段成式在他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寫道:
「梔子,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梔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傳即西域瞻卜花也。」
從網路文章看,晚唐是最為動蕩的時期,人們寄情於宗教,出現許多關於西天的美妙冥想,包括佛經中的薝卜林,都曾大量出現在詩裡。到了晚唐五代,寺廟的僧人,多傳言梔子花就是薝卜花。而推動這種說法的是宋朝的蘇軾,他至少流傳了十首梔子花的詩,都寫作薝卜花,如「六花薝卜林間佛,九節菖蒲石上仙。」
但人們似乎對梔子花與簷蔔的區別並不在意,畢竟薝蔔並非中土所有,依然以訛傳訛,將錯就錯,稱梔子為薝蔔,稱梔子之香為妙香,聞其香有助明心見性、參禪悟道。
週六一早,花市品項最多,價格最高;週日三四點過後,隨處都有便宜貨可以撿。最終,Esther 湊上一攤,用銅板價買回兩大把蓮花,真是超級划算。「老闆,請問應該怎麼插?」「水淹到越高越好,然後絕對不能換水。」攤商好心教了 Esther 一招。老媽過去常說,路都在嘴巴上。問人指路,真是一點沒錯。
隔天一早,原本含苞待放的蓮花盛開了,我興奮地拿了相機來拍照。傍晚前,Esther 突然告訴我「蓮花又合了起來」。狐疑的我走近一看,花朵真的又閉合了起來,就像打卡下班的上班族一般。上網一查,原來這是植物的感夜性 (nyctinasty)。有的是白天開放晚上閉合,有的是白天閉合晚上開放。這麼小的知識,我竟然今天才知道,特此為記。
植物會睡覺!!!
植物有感夜性!!!
這麼有趣的事情 國小怎麼沒教啦!!!
托MALIC家的福 中年大叔我現在才知道!!!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想記下來,還被我太太笑說連這個都要寫喔。
越來越覺得生活中這些小小的新鮮事兒集結起來,也是另一種快樂。所以,我就動手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