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續貂─我看這些個女孩

一早起床,窗外是曬昏人的艷陽天,看來短期內等不到雨水。忠孝東路冷冷清清,疫情記者會只怕也是不樂觀。怎麼一件好消息都沒有?

遠方的烏雲,籠中的我們

心情既然不美,就來碎碎念好了。話說前陣子我才把史迪格.拉森 (Stieg Larsson)「千禧系列」(Millennium) 的後續三部作品買齊。原本拉森將書名定為《憎恨女人的男人》,三部曲各自再取副標 (原本他打算為這系列寫十部書)。可惜拉森過世後 (在雜誌社編輯室心臟病發),取得英文版權的英國出版社 MacLehose Press 擅改書名,將第一部書名更改為《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中文版書名追隨英文版,瑞典版也僅第一部書名有尊重作者遺願。如此一改,單從書名上看,將拉森原本主要探討「媒體責任和為女性弱勢的社會地位發聲」的主軸,變成「以女主角為中心」的狹隘觀點。媒體的責任不見了,女性弱勢地位的檢討不見了。閱讀者只想看到「這個女孩」又如何如何。何其諷刺,想要為女性發聲,最終還是得賣弄女性身分才能賣書。

我把前三部和後三部曲放成兩疊
這樣看得出前後作者對作品的構思和準備程度嗎?

來看原本瑞典版「千禧系列」書名。我直接取維基百科上的說明:

  • 《龍紋身的女孩》– 瑞典語:Män som hatar kvinnor,英語: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瑞典語書名原意為「憎恨女人的男人」(Men who hate women),2005 年出版
  • 《玩火的女孩》– (瑞典語:Flickan som lekte med elden,英語: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瑞典語書名與英語書名相同,皆為「玩火的女孩」,2006 年出版
  • 《直搗蜂窩的女孩》– 瑞典語:Luftslottet som sprängdes,英語: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瑞典語書名原意為「爆炸的空中城堡」(The air castle that blew up),2007 年出版
這是前三部曲的瑞典版封面。但我覺得第二冊後封面就轉向了

從瑞典書名可以發現,即便女主角莎蘭德是故事裡的靈魂,但每部書仍有探討的主題。拉森過世後,瑞典作家兼犯罪記者大衛·拉格朗茲 (David Lagercrantz) 接受邀約繼續「千禧系列」的故事。我們先看看後三部曲的維基百科介紹:

  • 蜘蛛網中的女孩》- 瑞典語:Det som inte dödar oss,英語:The Girl in the Spider’s Web,瑞典語書名意為「我們所面臨的難關」(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2015 年 9 月 1 日出版。作者為記者出身的大衛.拉格朗茲(David Lagercrantz)。
  • 以眼還眼的女孩》- 瑞典語:Mannen Som Sökte Sin Skugga,英語:The Girl Who Takes an Eye for an Eye,瑞典語書名意為「追逐自身影子的男人」(The Man Who Chased His Shadow),2017 年 9 月 12 日出版。作者同上。
  • 終結狩獵的女孩》- 瑞典語:Hon som måste dö,英語:The Girl Who Lived Twice,瑞典語書名意為「非死不可的她」(She Who Must Die),2019 年 8 月 22 日出版。作者同上。
後三冊封面。明明女主角莎蘭德已經超過 25 歲,是 “young women”,但書商還是要賣弄 “girl” 意淫

單看英文書名 (只能說女孩好忙),會懷疑是否主軸已經轉向,不同於拉森原本設計的格局。拉森多年來支持社會主義,在瑞典從事有關右翼極端主義的獨立研究,並針對這些現象帶來的威脅提出警告,我覺得拉森應是以「改革社會體制和不公平的女性地位」為主軸。但出版社推出後三部曲時,這個概念模糊了。套句流行的話,「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瑞典出版社 Nordstedt Publishing 架設的「千禧系列」官網。瑞典語我消化不了,直接用了 Google 翻譯
官網的介紹。瑞典語經 Google 翻譯後和中文譯名不同。拉森是反右翼極端主義,Google 斷句錯了
出版社在拉森過世後,又找來大衛拉格朗茲延續故事的生命
美國 DC Comics 也來插一腳。找來 Denise Mina 編劇,Leonardo Manco 和 Andrea Mutti 繪製了漫畫書

拉森離世前完成了第四部書的部分書稿,所以我對第四本《蜘蛛網中的女孩》還有期望。展卷閱讀後,仍是痛苦異常,看起來感覺像是台拼裝車,方向盤和輪子不同調。拉森的寫作風格仔細、固守訴求主軸、有深度和層次,但讀起來絕不輕鬆。套上不太成文的比喻,拉森的作品風格好比金庸,構建出一個幾可亂真的斯德哥爾摩平行時空。書裡面的人物、街景、天氣,無一不合理且相符。這個斯德哥爾摩陰沉、灰暗,感受得到社會壓力,但人物謹守自由底線,堅信新聞自由且忠於自我。

但是,新作讀來好比古龍作品。率性勾勒出主線,其餘部分任憑想像填空。在拉格朗茲筆下,所有人物都換上不同的性格,每個主配角都莫名被加上「動作」和「戲劇化」的色彩,連「瘟疫」這個高 189 公分,體重 152 公斤且足不出戶的駭客,也多出許多上街的動作場面。這個團隊還合作打擊惡徒,簡直是瑞典版《不可能的任務》。

把書名和人名換掉,我相信這成為另一套三部曲毫無違和感。但若想被歸於好萊塢作品,卻又少了點美劇風格,因為人物背景被前三部曲定了下來。最傷腦筋的是,我讀不出拉格朗茲的主軸,不了解他對這系列核心精神 (媒體責任和女性社會地位不公) 的看法。

後三部曲結尾也值得補刀。前三後三部,譯者都是同一位。流暢、可讀性高,但在第六本結尾,竟也生出艱澀之感。問題不在難懂,而是戛然而止。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好幾年了,我都找不到比這本更好看的書。另外,譯者讚,推一個

很多書我會再多看幾遍,但在我的心中,當法院判定小組違憲,並恢復莎蘭德的人身自由後,《千禧年》的時間線就已經停止了。後三部曲,就當是他人的故事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