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兒子為了換工作,緊鑼密鼓地準備搬家和離職手續。想當園區新鮮人的另一個條件,就是得有一台東奔西跑的車。說巧不巧,女兒練車用的 Yaris 才剛賣人。想來想去,我們又動起 TOYOTA 認證中古車的主意。

身為一個資深歐洲車主,我對「神 A」──TOYOTA Corolla Altis 始終抱持著敬畏的態度。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今兒個總算有幸實際擁有它,好好相處了幾天。
手上這一台是 2015 年的 Altis 是 Safety+ 版,和家中的 AUDI A3 是同年份,里程數卻只有 4 萬 5 千公里,算是不錯的物件。Safety+ 版搭載了 VSC 與 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這可是豪華版以上才有的主動式安全配備。當年的價格是 69.9 萬,十年後還可以賣到 30 幾萬,竟然和同年份的 AUDI A3 中古車價差不大,但當年 A3 可是要價 150 萬左右。中古車價如此堅挺,神 A 不愧是神 A。

實際上車。不得不說,Altis 的車室空間用起來就是舒服。空間足夠,視野好,方向盤的回饋手感也很適中,沒有謠傳的輕手和鬆軟。冷氣倒是一大亮點,那就是強得令人受不了。「我的手快被吹到要風濕了。」Esther 忍不住抱怨,我只好手動調整強弱。日系車的冷氣都這麼夠力嗎?


上路後,靈巧的車身讓我有點驚艷,車重和尺碼小一號的 A3 同樣只有 1200 多公斤。二十幾年沒開自然進氣的車了,油門感覺竟是如此絲滑。市區走走停停,油門一點,動力隨傳隨到,開起來真是輕鬆自在。不過方向燈規律的「滴答」聲聽起來有一點廉價,不太習慣 (這能改嗎)。

這車到手時,配的是一套 Rydanz Reac R05 輪胎。Rydanz 雷登輪胎是大陸品牌,雖然也算小有名氣,不過這套 Reac R05 已經沒什麼胎紋。為了安全起見,我換上 Michelin 新的 Primacy 5。這是 Michelin 米其林輪胎今年才發表的新品,屬於中高階的夏季街胎,訴求安全、舒適、靜謐、節能等賣點。實際開起來軟 Q 有抓地力,我覺得很值。



音響部分,這台十年的 Altis 標配六支喇叭。兩個突出在 A 柱附近的高音表現尚可,CD 主機則是由 Panasonic 代工。不過,為了搭配衛星導航和行車紀錄器,兒子已經打算改裝安卓主機。我提醒他把音響主機拿回來,他日配上家用電源,也是不錯的 CD 播放器。
對了,兒子說上班後,這車要按月付點租金給我。希望我可以收久一點,久到可以換賓士。


車室部分,表現中規中矩。座椅舒適好坐,後排座椅可以分離傾倒,方便載物需求。就四口之家來說,Altis 的車室空間幾乎無可挑剔。

令人意外的是,2015 的 Altis 就已經標配定速巡航系統。想當年,我的 A3 還是到港後才在原廠安裝補上。此外 Safety+ 版新增了免鑰匙啟動 (keyless),非常加分。

說了這麼多優點,來說說目前幾項發現的缺點。首先,就是板金薄。關車門時,我彷彿能聽到幾片鐵片發出共振的聲音,行李廂蓋更是輕得像片保麗龍。日系車強調經濟省油,有一好沒兩好,只能忍受了。


再來,雖然有 VSC 和 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但 2015 Altis 還是沒有標配胎壓偵測,改款後才有提供。
最後提一下。這一代 Altis 的儀表板面板設計不良。正常光線底下,表面的壓克力反光嚴重,很難辨識儀表板資訊。不知道是否是壓克力老化的問題。

這車在我手上整備了幾天,倒是沒多花什麼冤枉錢。查了原廠保養紀錄,沒有任何待修項目。冷氣夠冷,空調沒異味,來令片也夠厚,只換了一套新輪胎就搞定。十年的 Altis 開起來生龍活虎,歲月幾乎沒在神 A 上留下任何痕跡。一車傳三代,原來就是這樣的境界啊。



將車開走後,兒子對神 A 大為讚賞。開心的 Esther 甚至提議要買 Uber 給我當宵夜。好久沒有這種禮遇了。
隔天,兒子第一次開車去竹北,回程時下錯交流道,繞到林口去了。手機收到 eTag 發來餘額不足的簡訊。到竹北來回一趟花了 198 塊?還是趕快去裝衛星導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