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和 Esther 到永康街吃飯,隨步走到 DAISO 大創百貨。「沒有全聯,大創也好。」對持家的人來說,大創和全聯都一樣能逛。摸摸鼻子,我只好陪著 Esther 走進去。



「你幫我研究看看廚房要用什麼,我已經亂噴噴完兩瓶了。」「啊?」開架式貨架上堆滿清潔用品,琳瑯滿目。我看著一罐罐含噴頭的清潔劑,一下子不知道應該如何找起。這是碳酸鈉、那是碳酸氫鈉、另外那一瓶是電解水,清潔海綿是發泡三聚氰胺 (?!)。我的天啊,家庭主婦 (夫) 逛的都是這些東西嗎?那個幾乎不復記憶的從前,化學課裡茫然失措的受挫感又回來了。


雖然貨架旁有指引,但看著還是不太靠譜。回家後,我找時間查了點資料,為自己理出一些頭緒:
酸性清潔劑:能分解或溶解含有碳酸鈣的沉積物 (如水垢、尿垢) 或氧化物 (如鏽)。
鹼性清潔劑:能皂化油脂 (把油變成可溶於水的皂狀物) 並分解蛋白質污垢。
整個合併起來,就是「垢酸,油鹼」,弄具比較好記的口語詞,就是「夠 (垢) 酸才會有 (油) 錢 (鹼)」,夠酸才會有錢,夠酸才會有錢。背公式念三遍。

基本上,整個廚房都是油汙重的地方,所以大致上清潔劑都是鹼性的。舉凡碳酸鈉,大小蘇打等,都是適用於廚房、烤箱、微波爐。至於廁所及馬桶,多是水垢、尿垢、肥皂垢,自然得要用上鹽酸、醋酸、檸檬酸等酸性清潔劑。

舉一反三。衣領應該用什麼?衣領與脖子摩擦,自然會沾染上人體油脂,所以要用鹼性 (油鹼,有錢)。生活起居、家具廚具,到處都是你我手摸的痕跡 (油膜),自然也是用鹼性清潔劑。水壺、熱水瓶裡的水垢,請用弱酸性清潔劑 (垢酸,夠酸)。
進階題,那浴室裡的黴菌呢?黴菌是由蛋白質形成,一溶在強鹼中就會死掉,所以請用強鹼清潔劑對付黴菌。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那就是「酸性清潔劑和鹼性清潔劑不可以混合使用,也不要同時使用」。因為兩類清潔劑酸鹼中和後會產生有毒的氯氣。氯氣的毒性非常猛烈,即使只是非常低的濃度也會令人受傷或致死。最好是先用強鹼性清潔劑去除黴菌,隔一天,再用酸性清潔劑去除水垢。切記切記。
寫到這裡,我擔心 Esther 會混用兩種清潔劑,特別提醒了她一下。「我買了三四罐,都買到鹼性的,沒事啦。」「…」這該算是一種幸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