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賞車趣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一張罰單開始的。閒來無事,Esther 和我拜訪附近所有的汽車展示中心,過過腦中換車的美夢。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這張罰單開始的

話說即使我用了許多方法,包括在驗車單位留資料、註冊北市環保局定檢好康 LNE 帳號,仍然沒有收到通知,車輛定檢又被罰了。悻悻然繳完罰金,驗車窗口的小姐給了張紙條,要求民眾自行下載監理服務 App。連紙本通知都免了,政府省下紙本作業費用也沒少收驗車費。年紀大點、記性差點的民眾豈不整天吃罰單?

監理服務 App 我有下載,但得要用讀卡機申請自然人憑證,非常囉嗦,我始終沒能註冊成功。就這樣,900 塊罰款又飛了。想到家中幾台車都得年年驗,心頭一下鬱悶起來。找 Esther 商量,「不如我們幹一票大的,把車都賣掉,換成小車如何?」反正磨了半天,大夥兒愛不釋手的小鴨還是算我的。前幾天女兒下南部繞了一大圈,回台北後問我要去哪邊洗車。電話說了個半天,小鴨還是被風塵僕僕地停回地下室,還要 Esther 去繳 ETC。我死心了。這年頭小孩是不養車的,車放在家裡只是累我而已。

亂七八糟起了頭,我們把賞車當散步。某天誤打誤撞在三創看了 SUZUKI SWIFT,才知道這個車型已經推出 20 年。原廠一字排開展出四代 SWIFT,看得我眼花撩亂。經典的設計是有傳承的,SWIFT 真是越看越順眼。Esther 找了業務問價格,70 萬就有日本原裝的油電車可開,頗令我們心動。

好巧不巧,我在三創看了 SUZUKI SWIFT 在台 20 周年特展
一轉眼,SWIFT 已經登台 20 年了,經典就是經典
SWIFT 1,獲得 2005-2006 日本年度風雲車特別獎『Most Fun』」及「2006 年 RJC 年度風雲車大獎」
SWIFT 2,榮獲「2011 年 RJC 年度風雲車大獎」
SWIFT 3,成功入選「2018 World Urban Car」三強,並榮獲「2018 年 RJC 年度風雲車大獎」
2024 年,採用輕油電的全新第四代 SWIFT 在台上市
歷代經典齊聚一堂。現場業代說,有些車還是向台灣車友商借參展的
Esther 對一旁的 IGNIS 也很有興趣。同樣是 70 萬的價格帶

幾年沒看車,賞車還是蠻有趣的。隔兩天,趁天氣好,我又拉著 Esther 去了華山藝文特區。這一回我們看的是老朋友 AUDI NEW A3。

台灣奧迪在華山藝文中心產出新改款的 A3

熟門熟路,習慣的奧迪還是那麼對味。現場送的磚壓餅盒上寫著「一眼就耀」,我覺得 A3 當之無愧。這車鋒利有型,肯定是街上的亮點。不過雖然我有心,Esther 卻不會讓我再換同一款車。只好淚眼汪汪的目送它,離開奧迪展區。

A3 就是漂亮,非常吸睛
車頭車尾,萬幸都還守住了奧迪經典的線條。而燈廠奧迪的燈具組,絕對也不會讓你失望
內飾質感還是夠水準。很棒的是仍然是圓形方向盤。我開過扁平方向盤的車,轉彎準頭不好抓,不習慣
駕駛座側的冷氣出風口設計,採用類似於 Lamborghini Urus 類似的風格。有點兇,我喜歡
排檔桿採用類似撥桿的造型。但我還是習慣傳統的排檔桿。我久停紅綠燈都會打 N 檔,改成撥桿不好用啦
後座空間還是那麼熟悉,說小不小。相信我,一家四口 180cm 成人,A3 仍然游刃有餘
天氣總算放晴,心情非常愉悅
展間是兩層樓立體陳列。各色車型應該都到齊了
上樓看看
「妳的印象怎麼樣?」「就跟我們家裡的一樣啊。」嘖嘖,Esther 這回答不妙啊……
哭哭,揮揮衣袖,Esther 要走人了。不多看一下嗎?

不想幾步之遙外,松江路上就有 TOYOTA 可看。反正我們毫無底限,什麼車都能看。家中 YARIS 小鴨最直接的升級路線就是變身大鴨 YARIS CROSS,所以 TOYOYA 展間是一定要來的。實際看車後,Esther 和我非常意動。無論是空間和感受,我個人都偏好 YARIS CROSS,而非大一級的 COROLLA CROSS。一樣 70 多萬的價格帶,這車入座高度較高,對 Esther 和我更友好。說實話,到了一定年紀,上下車身過低的車,總是有點吃力。可惜了 SWIFT,年輕的時候沒開過,現在是開不了了。

走近看,其實大鴨也不小啊
TOYOTA 宣稱小改款後的 YARIS CROSS 車頭會改用其他車款使用的點陣式水箱護罩。但我喜歡舊款

不過 YARIS CROSS 採用的是大發的 DNGA 平台,來自於 TOYOTA 子公司大發 (DAIHATSU)。大發在日本的市場定位是輕型車為主,也就是 K-Car,所以駕駛座空間相對緊湊。我的身高坐進去,沒有辦法在駕駛座找到比較好的開車姿勢而不頂到膝蓋。方向盤無法往前拉伸也是硬傷。所以看來我們家和 YARIS CROSS 無緣了,畢竟會也用到車的兒子比我還高。

駕駛座空間不大,我退了半天只能拍到這種照片。實際擺弄過後,膝蓋會頂到儀表板下方,這車我開不了
預設是 7 吋顯示,可以升級成 9 吋螢幕
中規中矩的排檔桿座布局。我是看得很順眼
車門材質只能說是一般。買到頂規車款,好像還會有氣氛燈條

說說笑笑,拿了張配備單。回家前再繞去左近的 LEXUS。其實原本 Esther 推薦休旅車,但 RX/NX 車型過大,車價也高,所以我們只看了 UX300h。尺碼可以,內裝及格。不過這個車型 2027 年即將停產,倒是壞消息一件。

大熱天走來走去,吃支冰淇淋補充補充體力
或許因為距離近,我們其實來過 LEXUS 展間好幾次了。這一次才認真看一下 UX 車系
其實 UX 已經算長青車款了。或許是因為競爭過大,原廠預計在 2027 停產這個車系
車室空間。包覆感不錯,調性比較偏老派
方向盤中規中矩。尺碼握起來蠻舒服的
儀表板科技感比 AUDI 差了個檔次
車室氛圍感不錯,有一點靜懿的日式豪華感

不過看來看去,怎麼都沒有心動的感覺?

既然油車不有趣,電動車是否會好一點?VOLVO 新車的廣告超級多,連 Esther 都注意到了。就這樣,我們去看了號稱 VOLVO 有史以來最小型的純電休旅─EX30。

走過經過不要錯過。我們來新生南路看了 EX30

EX30 其實前年年中就已經發表,近兩年後總算開始登台。目前只有雙馬達的 Ultra 版本可看,142 萬的單馬達 Core 版本還要等。百聞不如一見,實際上車時,我還是小小驚訝了一下。因為 EX30 空間實在太小了。入座時我曲腰縮頸,好不容易才坐上駕駛座。調整成適合的座椅姿勢後,後座空間又小的可憐。而且地板隆起,後座乘客腿部應該不會太舒服。此外,VOLVO 電車的北歐極簡風讓我非常不適應。極簡的環保面板、中控台和車門內飾,都讓我覺得這是個電動浴缸。我不禁懷念起過去 S80 的核桃木方向盤和真皮通風座椅來。我,應該沒辦法適應新的 VOLVO 吧。

VOLVO 近年來的銷量只能用「哇賽」來形容,強強滾啊
VOLVO 外觀設計沒有問題,走在大家價值觀的點上,也難怪銷售長紅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不過進了車室後,我有一點意外。只能拍到這樣的鏡頭,因為前駕駛座空間實在不大
正前方沒有儀表板。想要知道時速,我猜只能看投影 HUD 或是歪著頭看中控台
車門的設計如此精簡。氛圍燈一打,關上車門,我覺得自己好像在一個電動浴缸裡
電動車使用縫隙較少、重量較重的輪圈是為了降低空氣阻力。缺點就是難看了些

電動車除了 VOLVO,我們還有 BMW 可看。按圖索驥,Esther 和我來到大直忠泰樂生活。這麼剛好,BMW 展示間裡就有新發表的 iX1。知道我們想換掉奧迪之後,業代的笑容更燦爛了。

我應該有 6 年以上沒有進過 BMW 展間了
這是 X3。現在的 BMW 變革之大,足以把幾年前的 BMW 都打成老古董。還好我之前沒有買 BMW

聽說 BMW 電動化的腳步快,成績斐然。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電動車不像車,倒是有點像是小型的飛行器。果然很難和以往的 BMW 聯想起來。不過我也沒實際開過 BMW 就是了。

今日重點─iX1
尺碼適中,四口之家很好用
沒開過 BMW,粗把的方向盤讓我有點不習慣
內裝科技感十足。但現實的我馬上想著「這玩意兒如果壞了要修多少錢?」
BMW 專屬的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與其開車,我對這套音響更好奇

一旁,一位新手爸爸仔仔細細問了許多問題,看來也是想要居家露營上山下海,畢其功於一役的好男人。不過,電動車發展速度快,今日明星可能就是明日黃花。我覺得他還是買台今年想用的車就好。明日事明日畢,你說是吧。

BMW 的改變是成功的,Esther 給予好評。不過成功不只是有一種,就像失敗也有千千萬萬種一樣
BMW 1 系列

總結一下。AUDI A3、VOLVO EX30 和 LEXUS UX300h 都是 140 萬左右的價格帶,SUZUKI SWIFT 和 TOYOTA YARIS CROSS 則是 70 萬左右 (YARIS CROSS 略高)。小家庭的進口車 vs. 國產車選擇,我都幫各位試過了。

這麼多車中,Esther 最看好的是 BMW iX1。定價 199 萬,就能買到 BMW 最新的純電車款,肯定叫好叫座。國產車中,一時還沒有可以取代小鴨的選項,改天或許應該去看看 HONDA 的 HRV。

趁著兩個小孩回家,我們把這件事說了一下。但除了不想亂花錢,大家也都捨不得老朋友。這件因為罰單而起的鬧騰,就這樣靜下來了。

周末天氣好,我們其實還去了大安森林公園旁的福特展示間
很巧的,今天是這個展示間的最後一天。想賞車,就要去南港昆陽站了
KUGA 也是好車。不過展示車馬上要移走了,我不好意思入座
幾步之遙外,HONDA 在新生南路的展示間也收了。風雨欲來,傳統車廠莫不受傷慘重。能看一天是一天吧

汽車雖是負資產,但卻是帶來樂趣的工具。取捨取捨,什麼日子都能過。等待下一次心動的時刻吧。

一晃眼,25 年過去了。我是否仍有那個充滿好奇的初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