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復佛珠的香氣

話說自從皈依三寶後,我成了一名佛弟子。幼時引我入門的智者,正是星雲大師。大師與宜蘭的因緣,最早可追溯至 1953 年。當時星雲大師應蘭陽士紳邀請到宜蘭雷音寺駐錫 12 年,在這期間成立了「宜蘭念佛會」,後來宜蘭人均習慣以「菜堂」或「念佛會」來稱呼雷音寺。

好久沒有貢獻冷知識了。今天實作的是如何恢復檀香珠的香氣

小時候,媽媽多次帶著我和弟弟到雷音寺參拜。我記得莊嚴的大雄寶殿,以及禮佛後的素粥。就在那時,我接受了星雲大師皈依。如今大師仙逝,我那不復記憶的法名也飄入虛空。留下的,只有佛弟子的一點信仰了。

這是宜蘭市舊雷音寺的照片。年代久遠,軟體修復能力有限。我記得佛祖是金身的
小時候根本不知道皈依是什麼意思。多年後,老媽才又重提此事,原來我是佛弟子

身為佛弟子,自然是要念佛的,我的案頭上當然也少不了佛珠。佛珠,是佛家禮佛使用的一種手串,也被稱為念珠,因為它本就是用來計算誦經次數的計數工具。從網路上看,東晉時期 (西元 317~420 年) 就有關於佛珠的相關記載了。

佛珠事實上有著嚴格的顆數限制,只是我們俗家弟子,就沒那麼講究了,多以手圍配戴舒適為主。而在文玩領域,通常以手串稱之。

盤玩過的沉水印度老山檀珠,顆顆晶瑩明亮

先前我買過許多條佛珠,尤其是檀香珠。因為老爸念持之後喜歡送人結緣。累積了三十幾張吊牌的我,不免自己也留了一些好東西。尤其手上這幾條印度老山檀佛珠,更是我的最愛。沉水的老山檀珠醇厚雅致,不沉水的也是甜香四溢。

有了好珠子,當然得用功。身為佛弟子,我的珠子可是一聲聲佛念過來,不是放在掌心盤玩的。一陣子後,手上這幾串佛珠越來越潤,沉水的珠子包漿後更是光彩耀人。只不過竊喜之餘,卻發現佛珠的香氣淡了許多。

納悶為什麼香氣減弱了。原來是我太用功,把重油的珠子念到包漿了。毛孔堵住,木材的香氣自然出不來

原來,沉水的珠子重油,甚至連戴著手套盤都可以感覺到出油的澀感。盤玩到包漿之後,油脂在珠子表面形成了薄薄的一層油膜,檀香的味道當然出不來了。

文玩人士都是戴上手套搓揉手串,稱之為「盤」。但我們佛弟子不同,都是一聲聲佛念起來的
單看拇指和食指的位置,就能看出沉水珠的確是會出油的

抱著研究的精神,我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是包漿擋住,只要褪去這一層油膜就能恢復原狀。網路上解法不少,有些甚至要「重新打磨每顆珠子」。不過我的問題沒那麼嚴重,所以使用陽春版解法即可。

拿條抹布,淋上熱水,擰乾後把佛珠包起來。約莫三十秒後抹布就會降到室溫。想要加強效果的人可以再次把布弄熱、擰乾後再包一次。以熱毛巾覆蓋佛珠的目的,是讓包漿的那層油膜軟化。然後再拿衛生紙或用棉布手套,稍稍將每顆珠子表面擦拭乾淨就好。

拿條抹布,拿到熱水瓶澆上熱水
擰乾後把佛珠包起來,把表面油膜泡軟
只不過這水怎麼會這麼燙?手都快被燙熟了
原來是 Esther 為了泡案茶方便,固定把溫度設定成 90 度了 ๐·°(৹˃̵﹏˂̵৹)°·๐

實際演練後,手上這兩串包漿的佛珠表面毛孔恢復原狀,原本醇雅的香氣回來了。小技巧不敢藏私,分享給用功過頭的各位。

處理一次後的效果。抹布要擰乾,我們只要熱度,不要水氣
處理兩次後的效果。雖然包漿效果沒了,但已經恢復大部分的香氣
確認沒有水氣後,收入袋裡即可。沉水重油的珠子,還是以賞玩為主。用功時找一般不沉水的珠子就好
分享一下另一串 108 顆的印度老山檀佛珠,沉水重油,香氣逼人。這串我就捨不得念了
剛入手的 24mm 印度老山檀沉水佛珠。若非熟識的店家特地聯絡我,否則不容易見到這種等級的東西
有一說一。這老山檀珠香氣醇厚圓潤,又是少見的大料成品,確是好物
念珠只是工具,最重要的還是心中有佛,切勿本末倒置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