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桃園

山上的事情交代完畢,準備開始放假。有道是父母在,不遠遊。老媽走後,Esther 和我回山上守了三年,今兒個總算換人輪值了。萬幸老爸的心情和身體都有變好,我們也才能安心放手。

總算能夠下山了。外出跑跑,Esther 露出久違的笑容,辛苦了

漫無目的,隨意導航,就是我們放假的開始。宜蘭太常去,換跑桃園吧。說來可惜,這車買了一兩年,連高速公路都沒跑過幾趟。在市區略嫌擁腫的 SUV,跑起遠程卻是不同凡響,尤其是座椅的舒適度,還有不可或缺的 Car Play。

最近缺水,我忍了好久好久,出遊前才把車洗乾淨 (絕對不是偷懶喔)

法鼓山齋明寺,是台灣宗教百景之一,也是國家三級古蹟。齋明寺又叫齋明堂,初創時屬齋教龍華教之齋堂。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首任住持性悅法師自南海普陀山請回觀世音菩薩像,於故鄉結茅清修,展開了齋明寺的百年史頁。「齋」字表明其為齋派。齋派又稱在家佛教,為明中業興起的佛教支派,信眾在家持齋,不需出家。

農禪寺去過了,導航到另一個法鼓山旗下的齋明寺吧

齋明寺前後歷經七代住持,法統承襲普陀山 (齋派)、鼓山曹洞宗 (禪宗流派)、日本曹洞宗等不同宗門,1999 年,第六代住持江張仁居士委請法鼓山承接齋明寺法務,由聖嚴法師晉任為第七代住持,再次回歸佛教正統。

出門前只知道齋明寺是古剎,原來歷史悠久,還經過幾次流派變換

委請同宗接任法務之事,我略有感觸。我在虎山三年以來,聽說過幾次山上某某寺廟信眾凋零、無以為繼,某某寺廟住持年邁,無人接手等等。這是常態,也是無奈。當大甲媽祖吸引全國目光之時,又有誰知道其他寺廟的辛酸。老爸說過一個故事,弟子向高僧請教出世的問題,高僧回答時,一句「師父也是要吃飯的」,道盡世間的真實。

疫情期間,只有古蹟大殿開放參觀
只有開放中央 A 區,後方新蓋的清水模禪堂無緣得見。該建築獲得 2012 台灣建築首獎
入寺後,迎面而來是古蹟庭院。網路資料說,自法鼓山接管之後,齋明寺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這是觀音聖像和心形水池
這是古蹟三合院的入口
這座水泥升旗台建於 1937 年,是皇民化運動下的產物。戰後第六任住持江會觀改置「常樂我淨」碑石
遙望後側,當是增建的齋堂
三合院另一側景
三合院內兩側的石燈籠。此座上題「大溪新南街 加藤仁作 岐阜縣人明治 39 年」
此座上題「基隆市社寮町 謝財源 昭和 7 年」
院子裡整理得頗為雅致。這裡的一切,不是一般佛寺有能力負擔的,看得出由法鼓山接管後產生的轉變

有個小插曲。由於正殿內不準拍照,所以我收起相機,入內禮拜並投入油香。大殿中間正坐觀世音菩薩,左側是目犍連尊者,右側是地藏王菩薩。寺方志工親切解說,還稱讚我眼力好,認出左右供奉神祇有別,坐騎也有別。那目犍連尊者腳踏惡龍,地藏王菩薩坐騎諦聽。諦聽,又名善聽,獨角、龍身、獅尾、麒麟足,集群獸之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可以聽認世間萬物,尤其是人心。

殿上還有一尊一百多年前開山的性悅法師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約只有一尺二三大小 (台灣早年神祇均由信眾乘船奉請來台,當然以方便提攜的尺寸為主)。當代中國的觀世音菩薩造型較為圓潤慈祥,略偏於今日台灣媽祖 (婆) 的造型。但腳踏蓮花,仍可分辨。

可惜只有開放古蹟大殿,其他地方無緣參觀

到訪之日,因疫情關係,寺方僅開放古蹟大殿供大眾禮佛,其餘景點皆不開放。敏感度高的 Esther 對於這種古寺大多敬謝不敏 (寺裡「萃靈塔」放有數千名信眾的遺骨),因此我們稍作停留就離開。

由於佛寺和塔,原本就有相依的關係。塔,梵語叫作 STUPA,中文譯為萃屠婆、塔婆,習慣上稱作塔,在佛陀以前即已存在,為埋葬往生者的墳塚,即為「葬塔」。佛陀後,供奉聖者的舍利、佛經、袈裟、鉢具、佛像、串珠等的塔出現,雖同樣稱為 STUPA,但意義卻不是墳塚,而是「佛塔」。佛塔是佛的象徵,它代表了佛陀的聖意和法身。說得簡略一點,就是把塔看成佛的化身,塔即代表佛。

佛教非常重視舍利,建造佛塔被認為是建立功德、福報無限的善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說法,指的是建造七層高的寶塔已是極大的功德,但如果能夠拯救別人的性命,那麼功德比建塔還要大。

而現今的靈塔,具有佛塔 (聖者遺物) 和葬塔 (信眾遺骨) 雙重性質,多緊鄰或附屬於寺院,除了安放僧人遺物,也能讓亡者家屬能到寺院裡進行追悼和禮拜。

好啦,好啦,不就要走了?

飢腸轆轆,隨意繞回大溪老街覓食。這裡天高地闊,街廓寬敞,機能不錯,生活步調適中。Esther 走進店裡買咖啡,我站在路口四處打量。桃園啊桃園,我對你的印象更好了。

為了打牙祭,我繞進大溪老街

今天是非假日,又過了用餐時間,我們繞了半天不知該吃什麼,和一群來都市旅遊的鄉親作伴在路上遊蕩。最終,還是走入我看上的「三角湯圓」。滷味、小菜、糯米大腸,再來碗金字塔湯圓和乾麵,讓我們吃得暢快淋漓。「吃不下不要硬吃。」Esther 哪攔得住我。這麼實在的糯米腸,錯過就沒有了。

上次來這裡,只怕是三十年前了吧
其實面生得很,或許我根本沒來過大溪
車停得遠,隨意走走 (我找不到老街的停車場,好嗎)
新南老街?但這裡面都沒有店家啊?
老式建築倒是維護得不錯。一旁維修的工班,都是使用木材進行翻修
我繞去看了施工的指示牌,原來是政府的維護工程。這錢很該花
「蘭室」為清末大溪秀才士紳呂鷹揚所建之三開間街屋,今日則為「蘭室茶坊」
中間牌樓上有老鷹雕塑一座,寓意主人之名「鷹揚」,左右兩開間之牌樓則為「呂」字,合起來為主人姓名「呂鷹揚」
不行了,肚子餓,吃個糯米大腸先
「先吃完再付錢沒關係。」這裡比台北街頭親切多了
東穿西走,我竟然來到黃大目。就是我在超商常看的黃大目嗎?
好想吃,但我的肚子裡已經塞滿了糯米大腸和湯圓……
「要買伴手禮嗎?」「不用啦。」Esther 覺得我大驚小怪,沒看過的東西就要買
嘿,黃日香。這我也認得!
這條大溪老街,整理得比我想像中好太多。台北老街整理過後,都變成文青店和商旅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