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車引擎下護板有三顆螺絲掉了,已經幫您鎖上去。」保養廠接待客氣地遞上檢查表,我堅持檢查底盤是對的。近一年來我每天往山上跑,對車子的負擔不小。A3 這種小車,原本底盤就低,更何況我的 35 TFSI 還是跑車化懸吊 (又降低 15 mm)。雖能上山下海,不過操久了也是傷。趁著老車主送乙式保險,幾番斟酌後入手這台大黑─Q5 45 TFSI quattro Active。
休旅車,過去一直是 Esther 和我絕不考慮的車型,因為房車好開又舒服。不過這次是添購,原本的 A3 繼續留著,所以我們得以跳脫房車的選項。逛了逛,還好找了朋友一起去試車,因為遠比我自己毛手毛腳試駕可靠多了。「我原本以為你在這個路段會開到 80 公里的。」「…」連熟識的業務都忍不住笑我。唉,我就想買台厲害的車慢慢開不行嗎。
選車時,我曾考慮過 Lexus RX 和 BMW X3,也都去看過車。Lexus RX 尺碼實在太大 (車長 4,890 mm),超過我能接受的程度,因為我太知道在市中心進退兩難的痛苦,否則當初 S80 繼續開就好 (那無人能敵的真皮通風座椅啊)。RX 內裝不錯,但 Lexus 的顯示幕我不愛,總覺得又回到大學時看著七節碼 LED 的感覺。我真心認為 Lexus 有必要花錢找人好好微調一下整個顯示幕的設計和配色。
BMW X3,同樣找了朋友一起去看。外觀來說,我對 X3 最無感,總覺得各部位比例不夠好,腰線到尾燈、C 柱到後車頂等線條,都沒有百看不膩的感覺。也是啦,最棒的尺碼和語彙,我相信已經給了 X5。一關車門,一股辦公室 (公事公辦) 的感覺上了身。雖然所有東西都很就手,設計合理,但這車室沒有讓人鬆懈的氣氛。閉上眼睛,我覺得是坐在公司,而不是家裡客廳的沙發。或許是等級不夠高吧。
問題就在這裡。同樣的錢,X3 搆得到款式只有人造皮椅,還有神奇的扶手飾布。扶手旁的飾布,看來像是在白色的硬泡棉上,貼上超商的打孔不織布。「都是這樣嗎?」「對,這個等級都是這樣。」業務也只能苦笑。沒辦法,口袋不夠深,等我存夠錢買真皮座椅款,再來考慮 BMW 好了。
沒有發動試駕,沒有血脈賁張,對得起 BMW?不過,如果我要買台緊繃的 BMW,應該會挑房車的 1 或 3 系。這一點,就留待日後努力吧。
試了車,隔兩天就下訂。目前國內 Q5 汽油動力都是 45 TFSI 一款,根據外觀和配備分成數個等級。其實 45 TFSI 已經很不得了,252 匹馬力,零到百米六秒多,符合我第二台車想要「兇」一點的設定。可惜的是 Audi 去年賣太差,國外產線又跟不上,我只有正 18 年式的車能挑,等不到 19 年的。幾經等待,總算在年後交車了。
新車到手,總得要定睛瞧瞧。Q5 我最不滿意的地方,是正前方看去,從車頂下延的線條太過方正,有那麼一點切塊吐司的感覺。不過只要稍微側轉一點角度,這就是一台靜靜蟄伏在地上的猛獸。立體霸氣的水箱護罩、銳利有型的 LED 頭燈,接上隨著輪拱波浪的肩線,以及飽滿渾厚的車尾。車上的每一個線條都是精挑細琢,穠纖合度。原本單看照片,總覺得肩線太過刻意,實車一看,大為傾倒。漂亮,沒有話說。
虧我還是同牌車主,Q5 可以把玩的東西仍然遠超過我的想像。例如技驚四座的數位虛擬駕駛座艙,果然不同凡響,把人機介面連升了好幾個等級!MMI 多媒體操控介面,已經可以直接播放 FLAC,還能將音樂匯入車上內建的硬碟,我應該會要忙很久。內建的 HERE (也有人說是 Google) 中文圖資,讓你找路不求人,3D 圖資顯示更是直追「第五元素」的未來感。如果看不慣,Car Play 也能讓你連手機,用 Siri 接管車上的一切。
隔音玻璃 (我愛) 和 LED 環艙氛圍照明,也是車室內的亮點。後座有手動遮陽簾,我總算可以要求女兒別曬太陽了。
電動尾門,是 Esther 最喜歡的一個重點,因為太重的尾門實在讓她吃不消。體感啟閉裝置,我稍微嘗試過後,已經百發百中。訣竅在於,感應裝置是在車尾導車雷達下方,抬腳時稍微提高 (離車底盤越近越好),而不是毛手毛腳亂揮一陣。我曾在 YouTube 看過國內幾個車評,對體感啟閉苦手,怎麼試都開不了,讓人對這項配備留下設計不合理的想像空間。其實,只要用心一點,就能感受到原設計者的理念。我們抬腳是直直往上抬起,而不是「劃」或「踢」(感應時間太短,難以分辨是動物跑過或車主動作)。現在的車評,已經走向網紅化,動輒加上自己「不甚成熟」的見解。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只以這些意見領袖為依歸,還是親身體驗,方知有無。
這麼多靜態,其實這車動態同樣有看頭。被硬派愛好者罵到不行的 quattro ultra 智慧型四輪傳動系統,對我很合用,省油環保,畢竟大多數時間我都是前驅用途,上山下雨才有四驅要求。另外懸吊採用輕量化五連桿,對舒適度很有幫助。實際開起來,252 匹的 Q5 45 TFSI 真是一頭猛獸。得輕飄飄地控制油門,才能免於超速的危險。雖然搭載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動態車身系統,不過沒有選配主動式氣壓懸吊,所以乘坐感覺相差不大。
實際駕馭感受,這車動力強、路感少 (或許換大輪框和扁平比高的輪胎會改善)。方向盤尺寸略大,不過還算好使。車室非常安靜,視野遼闊。懸吊系統處理碎震得宜,彈跳感大幅減少。幾天下來,只有一個小地方不習慣,那就是煞車到快靜止時,底盤會傳來某種離合的抖動感。這一點改天回廠問問技師。
和 A3 相比,Q5 的油門要輕一半,方向盤輕一半,煞車卻要重兩倍,可能是 A3 煞車行程短吧。同樣的一段路,A3 開起來虎虎生風,活像馬路小霸王。Q5 游刃有餘,輕鬆寫意。兩者到點的時間卻差不多。很不錯,魚與熊掌,都買就兼得了。
有了新車,Esther 希望我們能多外出走走。也是,雛鳥已經飛出去一隻,另外一隻在家裡振翅揮舞,即將啟航。該是讓自己有些空間體驗人生了。
恭喜恭喜
去年我們也把快滿六年的S80換掉了
因為我常常不在台灣 所以就決定挑一台可以滿足美麗老婆的好車
幾經考慮 最後就在 520i 以及 Macan之間做選擇
其實BMW的價錢挺好談的 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硬了
最後 買了跟Q5是遠房親戚的車 哈哈
奧迪是很不錯的車 可惜在台灣 給之前幾個代理商還有分公司把市場打壞了
真是可惜
是,過去曾經有過輝煌的日子,但奧迪今日已經落寞了。但願不要碰到車王,讓我保留一點年輕時的幻想。
Macan 很棒啊,的確是個耀眼的遠方親戚。給你一聲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