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廠的角度來看,將視聽享受由客廳延伸到車上,一直是各家品牌努力的目標,當然也是我們消費者想望的一種駕駛經驗。所以我又偷閒做了點功課,開開心心購入 Audi Music Interface (AMI,奧迪音樂界面) 連接線,打算將 iPhone 上自己費心整理的無損音樂帶上車。
過幾天,線到了,照片也拍了,沒想到糗事在後面。「咦?」上車一看,我這台 A3 35 TFSI 沒配 AMI 接頭。在地下室裡,我摸黑找了半天,又開 iPhone 手電筒照了一遍。沒有,確定沒有。不會吧,這麼小成本的設備也拔喔。
AMI 介面是 Audi 獨有的一個音樂介面,可以將音源匯入中控台的 MMI 多媒體管理介面中,以便統一由 MMI 播放、選擇和進行其他操作。有了 AMI,車主可以搭配不同的連接線,直接播放 iPhone/iPod/隨身播放器的音樂。此外,Audi 車款還能透過選配的藍牙功能播放無線音樂 (支援 A2DP)。
我的 A3 雖有 CD 主機和藍牙,但沒有 AMI 接頭,手套箱裡配的是一個 AUX 音源孔。藍牙是有損音質的傳送方式,AUX 音源孔更是牽涉到播放效果轉換輸出、線材和有損訊號放大等,都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方式。所以如果我想追求無損音樂播放,除了勤於更換 CD 外別無他法。最後的最後,我總算想起還有利用 SD 記憶卡這一條路。
無損音樂就是將 CD 上的音樂數位化抓下 (必要時經無損壓縮) 的訊源。常見的檔案格式有 FLAC、APE、WAV,以及 Apple 使用的 ALAC。WAV (.wav) 格式容量過大且無壓縮,但是通用性最高。APE (.ape) 則是將 WAV 進行無損壓縮成約 50%-60% 大小的格式。FLAC (.flac) 同為無損壓縮的開放性音樂格式,普遍受到支援。而 Apple 使用的是 ALAC (.m4a),原為封閉格式,後來開放使用,希望提高普及性。幾種無損音樂格式間都可以容易地使用軟體工具互相轉換,這就是使用軟體的好處。
上電腦吧。Audi支援的 SD 記憶卡最高容量為 64 GB,我找了張相機用的 8G Class 4 SDHC 可以使用。經過實際測試的結果,可以順暢播放資料頻率 1,411 kbps (44.1kHz/16bit) 的無損 WAV 檔。直接把同樣無損的 M4A (Apple ALAC 無損) 放進記憶卡,可以顯示檔案名稱但播放不了。FLAC 無損音樂則是不支援。所以不用亂想了,直接用工具 (如我用 Foobar2000) 把無損音樂轉成 WAV 放進來就是了。MMI 可支援各國字元,例如我記憶卡上的韓文和簡體中文都能正常顯示。
先講結論:Audi 車機 SD 卡可以接受 16bit / 44.1 kHz 的 WAV 檔案。抓的轉的借的,弄進 SD 卡就行了。
實際聆聽之下,CD 和 SD 卡上的無損音樂效果相差無幾。我交叉試聽了多次 Taylor Swift “Red”,坦白說無法分出孰優孰劣。我自己心理因素覺得 CD 音色好上 1%,背景好像黑一點,聲音起落快一點。不過就像我說的,1% 不代表能分出什麼,或許只是不甘心 CD 走向墳墓。就便利性來說,SD 卡贏面大多了。
其實這個問題繼續研究下去,就等同於講究「車機 D/A 解碼系統」和「家用 D/A 解碼系統」的優劣。家用 D/A 解碼系統高檔,解出來的無損訊號就漂亮;車上 D/A 解碼晶片如果強,效果當然是車機強。這一場 Taylor Swift “Red” 的播放比賽,等於就是 Audi 車機 vs. 家用解碼系統的競爭。這一場,我覺得 Audi 車機贏了 1%。
先來研究家用的 D/A 解碼系統。要將 CD 音軌抓下,除了要有一台讀取能力好的光碟機外 (這也是車機的強項),還得搭配上讀取能力強的軟體。我前後使用過 iTunes、Foobar2000,以及號稱地表最強抓音軌軟體 Exact Audio Copy (EAC)。同一張 CD,抓出來的東西真的不一樣。
為什麼不同軟體會抓出不同的訊號?因為 CD 資料有 3 種格式,音樂 CD、CD-ROM Mode 1 和 CD-ROM Mode 2。其中音樂 CD 中資料沒有前後相依性 (不會前面讀不出來就影響後面的可用性),所以如果 CD 刮傷而讀不出來,就會直接跳過有問題的片段,即使發生跳針、爆音也不會影響播放。也因此音樂 CD 格式制定時不含校正碼,所以我們很難保證從音樂 CD 讀出來的資料是 100% 正確。
EAC 讀取能力的優點就是會多次讀取,然後前後比對。多次中至少要有一定次數相同 (如 5 次中 3 次),才會將讀到的資料視為正確。
好吧。家中解碼系統有了初步了解,也盡可能要求了。那麼車機呢?聲音品質還有可能再提升嗎?
答案當然是「有!」。高檔的車用 CD 主機會是您的最終救贖。
稍微找了高檔車用 CD 主機的資訊,看到的規格讓我眼睛一亮:24 bit/192 kHz!SD 卡的 WAV 規格 (16 bit/44.1 kHz) 相較之下小巫見大巫,只有在旁邊玩沙的份。
雖然一樣是 16 bit/44.1 kHz 的 CD 訊號源,但是車機的 D/A 晶片會將由 CD 讀取訊號升頻,以便更精細地還原成原本類比的波形。這種插補升頻的動作雖是運算而得,但是升頻後的 24 bit/192k Hz 聽起來一定和 SD 卡上的 16 bit/44.1 kHz WAV 檔不同,聲音、階調的細緻度可以獲得改善 (數學家的演算法就是這時派上用場)。沒辦法,16 bit/44.1 kHz 這個格式真的太舊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 SACD、DVD-audio 和高品質 FLAC 檔案出現的緣故,但那又是另外一門學問了。
我想車上主機的解碼晶片應該是同一顆。CD 訊號有升頻,但不知道 SD 卡讀進來的訊號有無升頻?
更換車用主機後,可以得到的改善幅度可就不是 CD/SD 卡之間的那 1% 了。就我過去改過 Clarion 9255EXL 的心得,升級的幅度簡直是「驚豔」。
One More Thing… 原本以為 EAC 加 SD 卡已經是最佳拍檔,不過實際聆聽了一個星期以後,我有了新的看法。我交叉比對 iTunes、Foobar2000、dBpoweramp、EAC 等軟體抓下來的聲音,發現 EAC 或許是地表最強的抓音軌軟體,但絕對不是音樂性最高的軟體。個人覺得還是 iTunes 最有保障,對音樂資料庫的支援和相容性也最好。
個人勇敢的假想一下。我猜想 CD 母片灌錄時或許已經利用如 dither (抖動) 的方式「降低取樣」成 16 bit/44.1 kHz 的 CD 格式,但是一比一的抓音軌軟體「還原不出 dither 後人耳感覺減少失真的效果」,充其量只是抓出 16 bit/44.1 kHz 的資料,但這些資料無法忠實還原出母片 dither 時隨機產生的雜訊,導致我們聽到的音樂檔案出現突出的泛音失真。不過,這都是我的猜想。
繼續我的猜想。所以比較適合的還原方式,就是「找巷子裡的人」。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設計抓音軌軟體的人,應該要有錄音室灌製母片的概念。在抓好音軌後「再」對抓出來的資料加上 dither 的效果,藉此騙過人耳,以為聽到的減少失真的聲音。所以,抓音軌的專家應該要是數學家和錄音工程師,而不是對 CD 讀寫頭瞭若指掌的硬體工程師。就這一點來說,我投 Apple 一票。
我們聽到的音樂,或多或少都是「錄音工程」的結晶,都是數學家和錄音工程師的專業領域。在我的猜想中,iTunes 是對抓下來的音軌「賦予」了新的音樂性;EAC 則是抓下音軌,一個個位元等著印出來給你檢查。
實際聆聽的結果,iTunes 比較有音樂性,EAC 的音樂細節更多,但是很乾澀。還好我才轉了 10 張 CD 就後悔,回頭是岸。
此外,TEAC DW-224EV 到貨後,我實際用不同軟體抓了 Taylor Swift “1989” 無損 WAV,然後用 Nero、EAC 和 Burrrn 等不同軟體和速度燒成光碟。燒錄光碟採用 That’s AZO 染料片。燒錄 CD 聆聽的結果如下:
- 原版 “1989”:音場中等,人聲和音樂協調。人聲不會特別突出在背景之前
- Nero:聲音混濁,人聲和背景混在一起。不仔細聽以為是原版 CD,但卻無原版 CD 聲音的協調和乾淨
- EAC:音場窄,乾澀,人聲獨立
- Burrrn:音場寬闊,鬆,人聲獨立,聲音瘦亮。是我目前最好的選擇
- Feurio! 1.68:不支援我手上的 TEAC DW-224E-V。網路上賣家宣稱可支援,但其實 Feurio! 只支援 DW-224E-A
- SD 卡:解析度略低,聲音細緻度略有衰減。我想和車機上的解碼晶片能力有關
在還沒研究透徹前 (哈,新車也還沒過保固期),我還是會先享受 SD 卡帶來的便利性。那 1%,就當是偷懶的處罰吧。
ps. [2016/04/15] A/B 測試之後,我改用 dBpoweramp 來抓音軌。iTunes 雖然便利,不過人聲和樂器糊在一起,不夠清晰。dBpoweramp 先前沒有用心測,但發現日本網友討論很多,應有獨到之處。初步印象是人聲樂器獨立、開闊,也或許是現在的系統 (Dynaudio Xeo 4) 等級稍好所致。先跳槽一陣子看看。
Malic
你真是有追根究柢 使命必達的精神
而且你介紹的音樂都很讚啊
哈,知道自己的個性,遇到有興趣的東西就花時間多做點功課。
音樂的部份很慚愧,完全跟不上時代。我老婆的 iPhone 歌單才真的夠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