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既然開始對茶有興趣,喜歡玩器具的我,當然想去鶯歌走走。假日趁天氣好,拉了小孩就往鶯歌走。有經驗的 Esther 買了零食餅乾,大夥高高興興的就出發了。
幾年前我跟 Esther 帶小朋友來過「鶯歌陶瓷博物館」。我是蠻喜歡的,雖然展示內容多半流於形式,但是建築物本體與空間設計頗有意境。還記得那段時間我前前後後去了淡水藍色公路、八里十三行、鶯歌陶瓷博物館等多個新景點,看得出地方爭取建設的用心。雖然難免有流於選票考量、架構有餘精緻不足的缺點,但是在藍天中看到碩大的建築物還是會震盪我的心靈。我愛建築,因為它們,我不用出國也能享受那種鋼筋水泥的美感。
鶯歌老街原來是這樣的。雖然交通與動線都略亂,但是包覆的徒步區內倒是熱鬧非凡,值得一逛。
老街裡雖然店家多,但是展售的東西多半與茶壺無關。陶器只是生活中容器/展示品的一種類型罷了。我跟幾家店家攀談了一下,東摸摸西摸摸,了解一下燒窯、上釉等作業。其中砂金釉我看了好久,很美。只是這種純展示的東西我還用不到。
看了一陣子後,我映證了 Esther 先前告訴我的想法,就是這裡畢竟只是當地手藝,面向大眾客戶,所以真正的巧手精品非常少。在市場不大 (我不確定鶯歌手工藝品的知名度是否夠響亮) 的前提下,主要還是提供一般等級的作品。茶壺的部份我也看了。雖說有幾位具名的老師 (應該還稱不上名家) 的壺,但是沒有令人驚艷的作品出現。作工不錯,但是打磨就不夠整齊。有了造型,把手壺嘴又少了點圓潤 (我這種不懂的,挑剔起來最勇敢啦)。最後在一家店裡玩到「阿萬師」的壺。果然品質就好得多 (只能說是精挑細選、慢工製作)。但是一把要價 3 萬塊,果然是吃名氣的。我還不如去拿支一千多塊的日本薄胎壺,聲音清脆,作工看得到。
咦?這個有趣。走著走著,我們看到有店家展示了古早窯,穿過去後才是商品展示的區域,非常有趣。Esther 拉著兩隻就鑽進去了,我趕忙拿起相機,在通道口拍了幾張。
老街雖然還不錯逛,只是風真的好大,大到會把人吹走的地步。壞心的我到處鑽,苦了 Esther 跟小朋友在風中飄搖。我掙扎著又走了幾步,最後連我也受不了了。我們循路回到來時處,兩手空空地結束了鶯歌半日遊。我想,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我還是先回家玩我的天仁牌紫砂壺吧。
片子拍得真好
多謝您的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