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兩日體驗營

已經很久沒有,心裡像今天這樣反反覆覆的感覺了。

A 型的人,聽說是優柔寡斷的人。除了會在超商的飲料櫃前站上十分鐘,也會在家具店裡坐上幾十張沙發 (喔其實都長得一樣是嗎?),然後還是念念有詞地回家。約莫到十歲以前,我一直都以為自己是 O 型 (多虧了那間名不見經傳的檢驗所,我連續在健康表格上填了好多年「O 型」),只是會在十字路猶豫罷了。後來,應該是為了上成功嶺,才把我的 A 型身分還給我。

「改變世界的力量」,iPad 擔得起這個名號嗎?

幾年來我自己認為躲得還不錯。我從不多花時間挑飲料,也絕不在任何路口前猶疑 (事實上我總是轉到錯的那一個方向)。只是這一次,這個玩意兒將我打回原型,耳根子跟溶化的牛油一樣,每分鐘心裡的底牌都會翻上好幾下。

它就是 iPAD。

這兩天來,我抱著一台 680g 的 iPad,不厭其煩地向小孩、家人、親朋好友展示手上這一台今日最夯的新星。磨光的金屬機身上映著眾人的笑容,多點觸控的面板更是如同藍寶石玻璃般耀眼。渾渾噩噩地過了 48 個小時,交回這台借測的寶貝之後才驀然驚醒:這兩天我都做了些什麼?

iPad,一台紅遍全球的 9.7 吋玩意兒,是賈伯斯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顆鑽石。上市後的第一天就賣了三十萬台,三週內銷售破了一百萬,還不含那些阿共仔山寨版。傳統出版業者驚魂喪膽,連電子書市場大哥 Amazon Kindle 都只得降價以對。等啊等,全球都玩遍了,台灣市場卻連第三波推出名單都排不上。形勢比人強,說得一點而沒錯。總算,趕在 2010 年 11 月底,我們還是盼到了這個寶貝。

手上這台是借測品,自然無箱可開。不過多虧辦公室架上還擺了三盒未拆的機子,對包裝勉強可以評論一下。第一個印象是:「糟」。就算是蘋果一向給人優越的設計感,但是 iPad 的包裝盒絕對是個敗筆。1:1 大的正面印了張死氣沉沉的照片,我想應該沒有人會聯想到裡面真品的滑溜外殼和金屬觸感。如果要玩大一點,我想正面應該上個金屬網片或是加層局部光,否則至少也該用個黑白描邊裡面掛上彩色圖示的普普風。再不然,就別搞 1:1 了,放幾張在床頭桌邊飛舞的 iPad 身影,應該也能營造出點想像空間。

雖然辦公室裡擺了好幾盒,但是玩了兩天之後,沒有拆開的慾望…

iPad 整機簡潔有型,全都仰賴觸控介面的幫忙,將所有功能精簡到只剩下一顆按鈕。Hawky 說得對,「玩 iPad 沒什麼好怕的,不管出了什麼事,狂按這顆鈕就是了。」沒錯,兩天下來,功能沒學多少,但這顆鈕可是讓人愛得不得了。底部有一個 30 針連接埠,可以連接底座等外部裝置,給了 iPad 唯一擴充的可能性。旁邊的揚聲器表現不俗,開到快破表仍不破音 (不過仍然脫不開防磁喇叭的塑膠味)。機身兩側有一邊有音量調節鈕,另一側則是光滑細緻,如同少女的背。我必須承認,這東西看來有點嬌貴,像是 Chanel 的小羊皮一樣細嫩怕傷。

9.7 吋螢幕,細邊框的設計,整台機身大小與菊 16 開書籍相仿
金屬機身,後背略有弧度,觸感極佳
這台借測機器是 16G, Wifi+3G。如果真的想體驗 iPad/iPhone 所帶來的無線操作體驗,建議一定要上 3G,免去老是需要搜尋可用無線網路的窘境
底端有 30 針連接埠和揚聲器。雖然很奇怪的沒有支援任何 SD 插槽,不過有連接埠至少保留了擴充的可能性
電源線和 iPhone 的相同,同樣保有 Apple 產品一貫的簡潔與設計感
控制音量大小的開關在機身右側,左撇子使用者就辛苦點吧 (反正這世界不公平的事哪只這一件)

開機玩玩吧。只要按下那顆唯一的按鈕,起始畫面在 1 秒鐘內就出現在眼前 (用慣 PC 的人,眼淚流下來沒關係)。喔,滿面都是圖示,好亂的桌面啊。只要用手指點按圖示就能叫出軟體,在螢幕上劃一下則是換頁到下一個畫面。非常直覺的設計,很棒。簡直就像是支放大版的 iPhone。不過對這個介面我有點抱怨。首先是滿桌的圖示。自從電腦領域出現「Desktop」(桌面) 這個概念以來,「整齊的桌面」就成為遙不可及的一個夢想。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把所有軟體/程式/遊戲攤在桌面上?放了 10 個還好,放了 200 個就要找。就這一點,我覺得 iPad 的桌面還有改進的空間 (註 1)。

按下按鈕,iPad 立即開機出現畫面。iPad 採用 LED 背光 IPS 顯示器,擁有 178° 的寬廣視角,色彩表現甚是豔麗

其次是操作方式。自從阿湯哥在螢幕上表演東抓西抓,隨手亂扔的畫面之後,這種左撥右撥的人機介面就成為顯學。看電子書?請用手指翻頁 (是的,就是在螢幕上劃一下);要看其他內容,也請移動您的纖纖玉手。如果不是坐著,那麼行動間就得一手挾著 iPad,一手忙碌地在板子上劃劃劃,同時兼顧 iPad 滑溜的小屁股親吻地表的危險。有人說手機比廁所的馬桶還髒,那麼每天不斷劃劃劃的 iPad 只怕也比小便斗好不了多少。眼光長遠者請趕快弄些殺菌的溼紙巾,弄個「i」字在產品前面 (如「iTissue」、「iCleaner」) 之類,保證賣到不知東南西北。如有雷同,個人保留原創權利。

劃劃劃、撥撥撥,不過其實這個介面還是需要學習的。兩天的試用過程中,小孩沒問題,老人家需要熟悉的時間則得長上許多

繼續點點畫畫,還得邊揮開小孩調皮的手 (細菌又加倍了啊)。連連 Facebook,沒問題,能看美女照片還按「讚」。唱唱卡拉 OK 也沒問題,只是端著一片墊板唱歌好像有點呆就是了。遊戲就不用說了,是我們家的必修課程之一,老早摸摸按按,什麼都玩了個大概。小孩們眉飛色舞,用力戳著那隻學人說話的可憐貓。要當遊戲機,熬不過小孩的摧殘是不夠格的。

來試試從螢幕鍵盤輸入吧。手指對螢幕的靈敏度還是不夠好,按錯鍵的機率極高。我想 iPad 應該得隨時綁支觸控筆才好,畢竟書寫的筆尖還是精細過指尖。什麼?這種螢幕不支援非生物觸控?這年頭可是連黑熊都會拿根稻稈戳螞蟻啊
沒問題,用 iPad 也能看到正妹分享
當然要按個「讚」啦。不知道台灣新版 iOS 的 Facebook 程式是否已經是中文版了
唱個歌吧。Esther 有試唱了免費歌曲,蠻流暢的。將音量開到快破表喇叭也還沒破音,用料不差
電玩測試小隊負責的當然是測試遊戲機的表現了。這貓很有意思,還上過台灣的夜間新聞
殘酷考驗二,小精靈遊戲測試!
「喂,為什麼不會轉啊?」「拔拔這個東西不太靈敏欸。」兩個小孩七嘴八舌,就是沒人想要離開這台 iPad
殘酷考驗三,鋼琴考試!小隻的鋼琴七級,還是沒辦法在 iPad 上按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左手右手都不行

實際測試結果,並不是什麼遊戲都適合移植過來的。我沒認真研究 iPad 是否如遊戲機操作把手一般支援六軸空間感應,但是對於需要精細操作或過多輸入指令的遊戲而言很不適合,而且螢幕觸控感應速度還有加強的空間。另外,在鋼琴軟體實際測試的結果,手指和螢幕之間的觸控太過靈敏,導致些微動作就會按下無謂的按鍵。我想,比較好的作法是 iPad 可以制定螢幕靈敏度數值,讓軟體可以自由調整適用的螢幕靈敏度。不過我想這些都跟硬體技術的突破有關,只怕不是 Apple 說了算。

來看看我在意的重頭戲吧─電子書。iPad 推出之後所向披靡,招子不亮的出版業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一命尚存;機靈點的則是順水推舟,邊裁掉過氣的印務和印刷供應鏈,邊延攬新血進來搞數位。這部 iPad 上搭載了線上版的華爾街日報,雖然無法讓我瞭解美國為什麼還要搞 QE3,不過肯定能為個人形象加上幾分。不過我覺得最值得思考的,就是有了這種先進的載體之後的「新媒體」。在新媒體的觀念中,使用者面對的尺寸不再是傳統報紙、雜誌的大小,所以就別再搞那種讓人「在半夜裡照手電筒」的把戲了。這個載體雖然只有 9.7 吋,只有 1024點 x 768 點的解析度 (132 ppi 雖然細緻度高,但與傳統印刷高達 1200 dpi 等品質仍有巨大落差),但是它深不見底,而且包羅萬象。初步想來,每一個主要專欄都配上其他網路主流媒體的相關文章,佐以社群討論的畫面和影片,或許是日後新聞媒體呈現的面貌。不過小輩如我者也別跑太快,所謂「標準」,還是讓業界大廠去制定吧。這是商業實務,可不是妄自菲薄。

「Wall Street Journal for iPad」。實際觀看的結果不盡理想,因為字體很小。即使放大了,也得在整個大開數的版面中移動著尋找想要觀看的文章。就像我寫的,就好比用半夜用手電筒找蟑螂一樣

看完了報紙,接著看雜誌。National Graphics (NG) 國家地理頻道雜誌是我喜愛的讀物之一,除了能跟著文字遨遊世界之外,也能欣賞專業攝影者的精彩作品。上了 iPad 之後的 NG 棒極了,並且充分利用了這個平台的特色,那就是「橫向」。如果我夠努力,應該找找資料討論一下過去自有印刷術以來,為什麼書籍就是上下長、左右窄的設計。這個主流設計 (當然也有小眾市場是橫寬的) 綿延了多個世紀,直到電腦問市為止。咦?電腦螢幕為什麼是橫寬的設計,而非橫窄呢?同樣的,背後的故事也有待我們追根究底。只是苦命者如我輩,得在電腦螢幕和書面紙本兩邊奔波,在腦袋中時時保存著「Word 幾頁等於幾張 Letter Size,一行要幾個字、一面要多少字幾張圖」這種古怪的公式。有時在路上看到打直的螢幕,我還會滴咕著「啊你這樣左右是看得到喔?」

NG 的 iPad 互動版考慮周詳,是個深思熟慮後的產品。國內業者如果要抄,麻煩也要抄到別人的精神吧
封面按下去就有主題影片,活生生地在您的眼前上演
隨時在 NG 中轉向 iPad 的方向,就會呈現單頁或雙頁並列的畫面
全頁圖表放進來完全沒有問題
iPad 上適合的閱讀經驗,看來是以圖帶文居多
從這個直向上的小測試,可以知道原本 NG 的內定版式是走橫向路線

NG 的 iPad 版除了封面,內容走的是橫向。當然,或許是因為 NG 的內容圖文並茂之故,所以打橫後的畫面可以完整地呈現出一張張精采的照片。編輯將照片說明文字縮減成角落旁的 10 級字,看起來成了本以圖帶文的刊物。不過可也別小看 NG 的硬核底子,主要專欄下有個 [Text] 按鈕,按下去之後呈現的可是落落數頁長的主題文章,兼顧了照片的視覺饗宴和主題的豐富性。想返回?按下 [Page] 即可返回多彩的影像世界。

預設的本文只顯示內文摘要。按下 [Text] 鈕始可觀看完整全文
看完之後按下 [Page] 即可返回預設頁面。喂,誰知道 iPad 裡怎麼叫出字典啊?
拿出紙本 NG 來跟 iPad 版比較。文字大小似乎差不多,只是長篇文章都被收到 [Text] 連結下去了。善於調整初始頁面的資訊,以及使用者可以接觸到的廣度與深度,當是往後出版業者必須研究的重點

最後,來看看電子書吧。Esther 點了本 Apple Tree 出版的作品,找了小隻的一起跟著唸。沒想到換了個介面,小朋友的興致會這麼高。我們家的小孩從小學著大人看書,弄到現在每個人都拿書進去廁所不出來 (錯誤示範)。只是「唸書」,這可就是件苦差事了。多虧了文字與聲音同步的出版品,看來脫離 CD/卡帶的日子不遠了。很好,用來當教材很好。

一般做法的電子書大多只是將內容搬上 iPad
只是,為什麼要搞勞什子的翻頁啊?不但拖垮系統效能,硬骨子的愛書人士還是不買帳。簡直跟幫茹素者弄出素雞素鴨一樣,累贅
語言學習與童書可就是 iPad 大放異彩的強項了。單是為了這個功能,就值得在家裡擺上一台 (不過,那就只值一半的價)

試了試,玩了玩。週末總是該回家看看父母吧。我小心地充飽了電,打算晚餐過後拿出來現現寶,看看各種年齡層的反應,讓我們這種象牙塔裡的笨蛋知道什麼叫「Real World」。隔天,趁著回岳父家的機會,我又把這玩意兒帶了過去。只可惜小姨子的「大寶」還太小,否則應該讓他踩兩下 (載重試驗?),滴幾滴口水幫忙測測防水效果 🙂

得到的結論不難猜:每個人都愛。小孩喜歡試不完的新遊戲,老人家們則是喜歡簡易操作的介面 (是的,那「一顆按鈕」大獲好評,再也不用幫她們在電器上貼各種功能的小紙條了)。鸚鵡一般學人精的黑貓評價極高,簡直可以當成新進門的寵物養。只是複雜的幾十幾百個圖示卻失了顏色。太多可能性,並不是平靜生活的必需品。

好了,總算寫到這兒了。在機器歸還的那一天晚上,單是「我該不該買」這個念頭就讓我輾轉難眠。身為電子書的頭號粉絲,我當然希望坐在第一波浪頭上,拿著 iPad 殺遍四方。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是甩不開一絲絲四不像的感覺。這一台 9.7 吋的玩意兒,雖然官網上寫著「只有 0.68 公斤重、13.4 公釐厚」。但是實際拿過就會發現「0.68 公斤」還真不是普通重,幾乎是一本國小辭典的重量。厚度我沒意見,但是卻對滑不溜丟的外殼傷透腦筋。各位可以看看四周擁有這台寶貝的主人,莫不是小心翼翼地將機器放在兩支大腿上劃劃劃,就是幫它穿上個半公斤的真皮皮套帶著走。這個重量,我覺得是實用性的殺手。

9.7 吋螢幕大不大?大。夠不夠用?夠。看書 OK 嗎?OK 啦,只不過,只不過字體好像有那麼一點小欸。iPad 的尺寸號稱「略小於一本雜誌」,但是實際跟菊 16 開的書差不多大。文字的呈現雖然比一般電腦螢幕細緻,但是仍然無法與傳統印刷品質媲美。在閱讀大量文字時,個人覺得無法有傳統書面的「輕鬆」。一般閱讀印刷文字時,即使是心神稍有疏忽或是中斷,能很容易就回到方才閱讀的位置;但是在發光體 (如螢幕) 的畫面中,我老是覺得非得全神貫注,否則就會有失之毫釐之憾。或許,是因為紙本在手,每一頁都是可觸可摸,甚至可以想像某些文字存在的特定位置,邊頁旁的褶皺、汙損和香氣。電子書方便,但是就是少了點安心的感覺。書香書香,如果電子書早發展個幾千年,我看「書香世家」這塊匾額也不會變成「電香世家」。

所以,重量太重、螢幕看書太小,那 iPad 應該做什麼好?這麼高價的一台機器,看來遲早落入小孩的魔爪 (孝敬長輩則是另外一種用途)。Esther 和我討論之後,認為圖文並茂的書籍在 iPad 上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如食譜等。我想園藝、寵物、甚至是漫畫應該也都很適合,因為可以觀看大幅的圖片,再佐以簡略的指引。不過想法再怎麼快,永遠沒有商人快。瑪莎史都華已經幫你準備了一系列食譜、糕點的書籍了。配合 iPad 簡易線上購物的功能,簡直如魚得水,瑪莎愛你,你愛瑪莎,為您打開消費的大門。此外,童書、語文學習市場也很適合,還在用發音筆點字唱歌的出版商們得小心了。

喔,我都還忘了女性市場的雜誌刊物啊,果然 Martha Stewart 不是蓋的

好吧。好不容易找了一兩個可以下手的買點,還有呢?

其實,iPad 絕絕對對就是一台遊戲機。我們可以合理懷疑,哪天賈伯斯會跟當年的比爾蓋茲一樣殺進遊戲機市場,搶佔這一塊消費大餅。什麼?iPad 沒有體感和 Live?嘿,我們說的可是賈伯斯啊。哪天他賣給你一支空氣吉他,你也是得熬夜去排隊搶首發吧。

iPad 可以掛上網路,直接享用 Apple 線上商店不計其數的應用程式和遊戲軟體 (當然,好玩的都要付費的)。套句 Hawky 的話「iPad 就是你可以今天試十個垃圾軟體,然後殺掉;明天再試十個垃圾,然後再殺掉。這樣下去,等到你要扔掉 iPad 的最後一天,還是能試十個垃圾,然後都殺掉。這就是 iPad。」請注意,再也沒有比上述更精準的話了。第一個是「垃圾軟體」,第二個重點是「最後一天」。兩天來我約測試了這部 iPad 上所有軟體的 1/4 (約 15-20 個),但是卻已經花去 3-4 個小時的時間。借測機器還掉之後一個小時,我連幾個比較有印象的軟體都說不出來。太多軟體都是為簡單而設計的,甚至感覺起來像是樣品屋一般。給你美工、給你外殼,但是賣給你的是一個有點多餘的軟體或是不用大腦的遊戲。劃劃劃、殺殺殺,兩天下來連搬動它都嫌懶。我甚至可以保證,賣出去的所有 iPad 中,一定會有一半以上最後落入主婦和小孩的手裡。等到 iPad 2 出來,第一代不知道都被塞到什麼地方去了。

iPad 就是你可以今天試十個垃圾軟體,然後殺掉;明天再試十個垃圾,然後再殺掉。這樣下去,等到你要扔掉 iPad 的最後一天,還是能試十個垃圾,然後都殺掉。這就是 iPad。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那就是網路上琳瑯滿目的 iPad 配件。套句我跟 Hawky 說的:「買 iPad 週邊,等於是冬天吃冰,然後你還要想辦法看怎麼拿才不會太冰。」為了不要讓你太冰,所以你活該該買一些亂七八糟的皮套,跟一些什麼方向都有的底座、插座、支撐座。甚至已經有人做了鑲在矮桌上的 iPad 底座,還能讓你 360 度旋轉你的 i 寶貝,我的天。給各位網站,自己去看看吧:http://www.ipadaccessories.com/

買 iPad 週邊,等於是冬天吃冰,然後你還要想辦法看怎麼拿才不會太冰。

看到這裡,應該知道我的結論了吧。可惜我的 iPhone4 爭取之路一樣被 iPad 牽連而斷送了。Esther 去神腦門市劃了劃 iPhone4,「這個不就是縮小的 iPad 嗎?」「上網還要每個月付錢不是嗎?」「還是一樣不太好用啊,什麼都看不到,不要用的東西一大堆嘛…」我噙著淚,轉身拿了一支 Nokia C3-01 去付帳。唉。

被賈伯斯騙了也不冤枉。只是這玩意兒,怎麼看都離夢中情人差那麼一點啊

註 1:測試機子是 iOS 3.2,新版的 iOS 4.2 在桌面上多了資料夾的概念,已經可以將圖示分類收起來了
註 2:感謝 Hawky 幫忙,將我們在機子上亂畫的圖片也寄了給我,就補上來吧:

這是我畫的,沒想到板子上畫畫,真的放出來還有一點可愛
小隻的和 Esther 共同的作品
Esther 隨手塗抹的作品。雖然她說沒什麼,但是我覺得藝術成分還挺高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