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金融海嘯雖然遠起於歐美,但是在台灣的我們也受到連動反應,獲利情況大不如前 (蝴蝶效應?),實在傷透腦筋。仔細觀察各個產業所受的影響之後,我發現只有客戶最最必要的商業型態可以存活。若不是 M 型頂端的最佳方案,那麼就必須是成本最低的必要項目。所有太平時期衍生的商業型態都禁不起海嘯沖刷,紛紛消逝,徒留下一群在海浪中束手無策的 follower。只有確切掌握客戶需求的人,才是真正的王道。今天好友就跟我上了這一課。
一陣子不見,聽說他要去大陸了,趁空約他見面聊一聊。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沒什麼長處,就是愛聊生意 (這應該是負面形容詞吧)。舉凡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有線無線,什麼都是生意,什麼都能聊。雖然可能又是一個只嗑咖啡的下午,但是或許火花就在那一瞬間。
以技術/科技為本位的人,總是在最新的技術課題中打滾。想的若不是明日的世界,就是來年的商業型態。雖說流行時尚也是必須走在先端,但是產品太過前衛,只怕偏離使用者所需要的極限。有道是「躬逢其時」,及時走入人群的科技,才是足以影響市場的好產品。
隨著天色漸暗,桌上也從咖啡換成礦泉水跟餅乾,James 也進來了。Tony 鉅細靡遺地介紹了過去他產品設計、製造、測試、量產的心得,以及跟歐/美/中國委外合作的經驗 (難怪可以進入鴻海帝國 :-D)。雖然我可以想像產品從設計到銷售必須通過的層層關卡,但是實際聽到這麼仔細、寫實的描述,還真是讓我印象深刻。我並不排斥固定、單調的工作,甚至認為那是簡潔、有意義的貢獻 (是的,我認為這是人生必要的意義),但是若想在市場紅海中生存,那麼還得要將這樣的壓力放大十倍才是。每個產品都是數百數千個元件環環相扣而成,掌握所有元件、進度、控制變動,並且生產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單是用聽的,就可以想見工程的繁瑣與浩大。郭董講的:「魔鬼都在細節裡」,果然一點不錯。
只是,在精密分工的紅海市場之外,是否也還能有其他型態的生存空間?還是這個短兵相接的世界,市場分際輕薄如紙,單是閉門造車也無法躲避這個事實。藍海藍海,是否真的踏上那片藍海,卻也發現只是另一片正在染紅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