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埕 (tiū-tiânn),就是曬稻穀的空地。小時候,我會到外公的晒穀場去玩。寬廣的空地上堆滿一條一條山丘般的稻榖,每隔一段時間還得用耙子翻一下。曬乾裝袋時,我會蹲在地上撿拾散落的稻子,然後坐上鐵牛車後斗去輾穀。
趁著天氣好,今天 Esther 和我隨興來到大稻埕。
大稻埕是台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 (稻埕) 而得名。咸豐十年 (1860 年) 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之後台北市區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大稻埕成為台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Esther 和我到外地出遊,總是會聊起「你會不會住這裡?」這種「到處都是我家」的問題。迪化街旁新舊交陳,饒富時代和新興人文的氣息,是我口袋名單的前幾名。「那你口袋要很深。」Esther 給了這句答案。這是當然,迪化街自十九世紀末以來一直是台北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集散中心,是大稻埕地區最重要的街道。想在這裡立足,可不是嘴上說說就有機會的。
穿過迪化街,我們來到大稻埕。虧我在台北住了那麼久,今天是第一次來這裡看海。河口夕陽,水岸餘暉,令人目眩神移。可惜防疫為重,少了美食相伴,不免為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