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要金裝─淺探媽祖神衣

人說「三月瘋媽祖」,但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台灣瘋媽祖的時間可是足足慢了三個月。雖然宮裡不復當年進香盛況,但為媽祖更換神衣,卻也是必要的功課。研究時隨手筆記下來,稍作記錄。

小孩放假了。又到了該出遊的季節

宮裡開基主神三聖母,是於民國 64 年從宜蘭羅東聖安宮分靈恭迎請來,民國 73 年選址此一龍虎山順水口處重建本宮。羅東聖安宮別名叫「嘉義仔廟」,乃由當時外來做木材生意的工商人士籌資興建。原因是早年太平山林業工作興起時,吸引了一批原本在嘉義經營木材行的老闆、師傅和工人們,離鄉背井來宜蘭打拼。這些在羅東生活的嘉義仔,於民國 51 年由嘉義笨港港口宮奉鑾三媽至羅東民宅供信徒膜拜。至民國 64 年前後,經眾多嘉義仔與當地居民共同出資購地,才陸續興建成今日聖安宮的原貌。

媽祖出巡,早已是台灣的民間盛事
2018 年,在發源地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辦了媽祖 1058 年誕辰大會
2009 年 9 月 30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 (UNESCO) 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仰」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宮一脈傳承,乃為港口媽正統。港口媽有一個鮮明特色,就是珠帽上有一顆紅色的大綵球,身上披著珍珠衣。各位若有到廟宇參拜,主神是否為港口媽一望即知。雖然隨著時代演變,本宮媽祖已不再披有珍珠披肩,但冠頂紅綵仍然鮮豔如昔。

本宮鎮殿主神天上三聖母
媽祖誕辰時,本宮分靈回宮的盛況。港口媽的特色一望即知

至於媽祖服裝樣式,流派多有,現時宮裡乃採鳳冠龍 (蟒) 袍。若要追本溯源,得要了解一下媽祖受封的歷史。

相傳媽祖 (960~987) 姓林,歷史相傳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福建路泉州府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為是。

破驚濤遂救嚴親,《天后聖母聖蹟圖誌全集》卷二

媽祖自北宋開始神格化,受人建廟膜拜。宋起稱「妃」、「天妃」,此時服飾應從當代后妃規制。《宋史 志第一百四 輿服三》中有云:

後妃之服。一曰禕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曰鞠衣。皇后首飾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數,並兩博鬢。寇飾以九龍四鳳。禕之衣,深青織成,翟文赤質,五色十二等。青紗中單,黼領,羅縠褾襈,蔽膝隨裳色,以緅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朱裏,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革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黑組,雙大綬,小綬三,間施玉環三,青襪、舄,舄加金飾。受冊、朝謁景靈宮服之。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革舄隨衣色,餘同禕衣,唯無翟文,親蠶服之。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並兩博鬢,冠飾以九翬、四鳳。褕翟,青羅繡為搖翟之形,編次於衣,青質,五色九等。素紗中單,黼領,羅縠褾□,蔽膝隨裳色,以緅為領緣,以搖翟為章,二等。大帶隨衣色,不朱裏,紕其外,餘仿皇后冠服之制,受冊服之。

知名演員劉濤在《大宋宮詞》裏飾演劉皇后,其臉上的妝容即是宋代后妃的「珍珠花鈿妝」(百度百科)

到康熙 23 年 (1684),媽祖受封為「天后」,道光十九年 (1839) 册封「天上聖母」,媽祖的衣著也隨之產生重大變化。民間開始按照帝王朝服設計,為媽祖戴上鳳冠與龍袍,將服飾由天妃提升到「天后」的地位。

清代《媽祖聖跡圖》- 公海上的船 (荷蘭語:Een schip op volle zee)。研究者認為可對應《天后顯聖錄》中「朱衣顯聖」故事 (現存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更準確地來說,媽祖穿戴的是「蟒袍」。因為媽祖神格雖高,但不能高過皇帝,「四爪為蟒,五爪為龍」(蟒就是四爪龍),媽祖使用的服飾該是「蟒袍」。但自清朝後,皇子、親王、郡王穿的雖是蟒袍,但實際是五爪蟒,因此只剩下不使用「黃色」這個皇家專屬顏色的禁忌。

剛好有換下來的媽祖神衣可以當範例。這是雲肩
這是龍虎裙。本宮媽祖神衣都是橘色 (避開皇帝專用的明黃色)
這是更換下來的龍帽。好一點的做工,是使用棉花塑型。做工稍差的會用保麗龍當襯底
龍袍 (蟒袍)。請注意這是更換下來的神衣,並非全新

媽祖配戴的頭冠,垂旒常為九條,稱為「九旒冠冕」或「九龍通天冠」。因天子垂旒為十二條,媽祖神格不高於天子,故為九條。但今日宮中媽祖所戴頭冠均為七條垂旒,不知道是否為後世演變的結果。冠冕兩旁則雕有雙鳳,代表女后,各飾以流蘇裝飾。

更換下來的媽祖珠冠。可以看到前方為七條垂旒。由於這不是主神珠冠,所以珠簾只有兩層
媽祖珠冠帽緣以黃銅製成,後面這兩根鐵絲在穿戴時要纏繞妥當
來看一頂全新的主神訂製珠冠
主神使用的特製珠冠為三層珠簾。使用施華洛水鑽,精挑細琢
兩側鳳尾造型拉得比較開,有別於傳統樣式
黃師傅網站上,還有本宮鎮店主神三媽訂製珠冠的照片 (來源:鳳龍珠冠)

順帶一題,一般廟宇多有分開基主神 (第一尊迎請來的神祇)、鎮殿主神 (鎮守主殿,不會出門),以及會進香出巡的其他神祇。也因此,天上聖母有諸多分身,如大媽鎮殿、二媽鎮宅、三媽降妖伏魔、四媽抓鬼、五媽守五方財、六媽鎮宅和順,各司其職。各聖母服飾相同,唯有鎮殿主神珠冠有別 (本宮主神珠冠有三層珠簾,其他媽祖則為兩層)。

主神三媽,珠冠採三層珠簾
其他媽祖珠冠為兩層珠廉。其實這都是新體,古體珠冠只用一層珠廉

如同其他傳統工藝,台灣製作神衣的業者也早有斷層。同時因為對岸工資低廉,所以市場同樣受到低價商品傾銷的挑戰。宮中神衣珠冠雖是委由嘉義業者製作,品質優於大陸製,但無法確認是否真正 MIT。由於我想知道真正精良的本地手藝為何,所以已經向嘉義土涼師訂做了一整套台灣製作的衣冠,年底前到手後再來詳細比對。

傳統形式兩側的鳳尾特色比較強烈。這一頂是王土涼大師的作品
左手邊是新莊「神明的店」的改良款。年輕人有想法,用自己的設計為神明增色

珠冠部分,宮中主神珠冠則是委由桃園黃師傅手工訂製。款式大方尊貴,足以聊表我們尊崇媽祖的誠心。綵球則是宮中購入紅紗自行製作。

綵球則為宮中信徒自行製作
從前我只知道媽祖頭戴紅綵,不知道原來這是港口媽的特色
過去老媽示範如何更換媽祖神衣的影片。睹影思人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