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壺筆記─全手工與半手工

在研究紫砂壺的過程中,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如何分辨全手工與半手工壺。前陣子,我總算入手一把貨真價值的全手工壺,難免東翻西看,比較再三。今天早上剛好社團網路直播中國紫砂工藝美術大師季益順的訪談。我將大師的指引和自己的研究筆記寫在這裡,幫各位鋪個路。

全手工壺的不完美,反而成了諸多壺友追尋的完美

在製陶成器的作法中,手拉坏是一種常見的工法。只要看過《第六感生死戀》(Ghost) 的人應該都能了解。由於手拉坏速度快,產量大,常見於一般陶器和茶壺的製作,例如台灣茶壺多為手拉胚製作。

鶯歌張自立的手拉坯作品
壺內可以看到手拉坏工法的同心圓環狀紋
手機開個閃光燈看得更清楚

但是在中國大陸,高階紫砂市場講究的是以採用拍打鑲接的方式製作的茶壺。這種拍打鑲接的方式可以讓茶壺跳脫手拉坏只能製作圓形壺身的限制,可以發揮陶手的創意,製作出造型獨特的沖茶利器。

同樣是採用拍打鑲接的工法,但仍有全手工和半手工之分。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區別,是在製壺時是否使用輔助工具,也就是擋胚 (石膏模)。

全手工壺是在以泥片圈起身筒後,完全不以擋胚塑型,直接以脂泥黏接身筒和壺底。身筒內部也因沒有再次施力加工,所以保持自然如皮膚狀的皺褶和紋理。身筒和壺底黏接處線條分明,僅有一小道如焊接般的痕跡。因為未經施力加工,所以全手工壺泥門較鬆,應有更好的透氣效果。不過在燒製過程中,同樣會因泥門 (泥料鬆緊程度) 較鬆之故,容易在高溫下產生些許皺褶。畢竟紫砂是直接從地底開採出來的礦料,而不是人工生產的無瑕產品。這種自然造成了不確定性,也讓我們得到不完美的完美。

來看全手工的工法。首先是拍打泥片泥條 (影片來源)
圍身筒
做上記號,然後切除掉過長的部份 (所以會產生一個接點痕跡)
繼續拍打身筒成型
完成後的身筒。仔細看可以看到銜接處的痕跡
接著調脂泥 (水分多的泥漿,用於黏接)
丈量壺口
黏接底部。製壺者只仰賴脂泥黏接身筒和壺底,因此對精密度和經驗的要求更高,否則燒製後的成品率低 (出現縫隙漏水)
完成的身筒。封起壺頂壺底以免水份流失導致身筒變形

採用全手工時,由於製壺過程不經石膏模型塑型,所以身筒細節無法盡善盡美,把把不同。又因接合壺底壺口處只能使用脂泥黏合,無法用力施壓,因此燒成不易 (壺裂、漏水),成品率低於半手工壺。把玩全手工壺,就是要能欣賞它的缺陷美。這句話說來實際,真的是另一種不完美的美。

使用擋坯製作半手工壺時工序略有不同。首先同樣先經拍打泥片、泥條的工序,然後拍打成身筒。差別在於半手工壺會先進石膏模中擋杯整形,以求壺身力挺而完美。石膏模是三片式結構,左右兩片形成身筒,然後再接上壺底。進了石膏模後,製壺者會施力將泥片推壓到石膏模上,以便塑型。所以半手工壺製成後內部是緊密的紋理,表面平整。此外身筒和壺底在模型中連接後,製壺者同樣會加強連接處,並以工具修飾銜接痕跡。也因為可以穩當地連接身筒和壺底,所以半手工壺成品率高。

脫模後同樣以全手工工序鑲嵌壺嘴壺把,方成一把完整的茶壺。

來看半手工的工序。前面和全手工一樣,先簡要圈出身筒
裝入石膏模型
石膏模型多由製壺者自行製作
用工具切除過多泥料
不足處亦要添加泥條補起
用工具整修身筒內部。所以可以想見,身筒泥片銜接處的痕跡會更加平滑甚至不見
同樣使用石膏模型接上壺底,並再次整修身筒內部 (所以壺底和身筒的接縫痕跡也會平滑甚至不見)
完成後的身筒。壺身可以看到石膏模型的痕跡,這在往後製作時會修整
壺底。利用工具進入身筒修整與壺底的接縫處,可以讓成品率更高
黏接壺口。這裡沒有使用石膏模型,後續製作時會劃開壺口並進行修整
一個粗胚狀態的身筒。可以看到壺底和身筒的連接處平順無痕

那麼,如何分辨茶壺是全手工或半手工製作呢?個人覺得有幾個地方可以檢查看看:

  1. 身筒銜接處的痕跡。全手工雖然可以修整好那一道接痕,但半手工可以使用工具施力,更能撫平接痕。
  2. 身筒和壺底銜接處的痕跡。同樣的,全手工壺因為無法施力加強銜接處,所以多半只會有短短的撫平痕跡 (推牆)。半手工壺會用工具撫平接痕以提高成品率,故銜接處會出現如同太陽紋般的推刮痕跡。
  3. 壺口處。全手工壺壺口必須接上准片 (壺口線片) ,所以會有一圈准片的接痕。
  4. 壺內皺褶感。全手工壺內未經過多修整,因此會保有泥料自然的皺褶感。
  5. 曾經看過有人討論內壁印章,有章者為全手工。但我覺得可信度不高,因為只要刻一顆弧面的印章不就解決了?都 21 世紀了,這麼簡單的事情哪難得倒造假的人?
隨便拿出幾把壺來練練眼力
身筒內部出現自然皺褶,和壺底的銜接明顯,幾乎無刮整痕跡
身筒接合痕跡明顯。全手工無誤
來看這把筋紋壺。價格不高的筋紋壺應該都是半手工壺
內壁有刮整痕跡,推牆高,並有明顯的太陽紋
手機開閃光燈來一張,一目瞭然。半手工
來看這把石瓢
推牆痕跡高、太陽紋,沒有明顯身筒銜接痕跡
閃光燈一打,確診了。半手工

在講求快速複製和大量製造時,半手工不失為一個講求品質兼重工序 (同樣著重手工製壺和整形) 的好方法。一代大師顧景州一生製壺無數,除設計創意上大放異彩,重要的是顧老發明了半手工的工法,也才讓後世有更多人可以把玩紫砂藝術。

全手半手只是工藝之別,同樣可以享受品茗的樂趣,無需偏廢任何一種

當然,隨著全手工壺價格高昂,難免有不肖之徒故意抹去半手工壺的痕跡而混充全手工壺。這一點,就有待經驗和口袋深度的考驗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