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了 Richie 學長家聽了他自豪的幾對喇叭過後,我的耳朵就開始癢了。想起大學時期跟他在宿舍中手工打造擴大機的點點滴滴,真是彷如隔世啊。
言歸正傳。反正就是手癢耳朵癢,前兩天跟 Esther 去逛忠孝東路上的 BEST 電器,一樓剛好有整排耳機提供試聽。本來挑了鐵三角的 AE5 (忘了確切的型號),但是只剩下展示品,只得倖倖然走出店外。
不,不死心,Esther 記起誠品裡有家專賣店,於是我們又冒著雨去試試運氣。結果仍然 bad luck,後來我帶了這支回家。
回家後我反覆測試了幾次。在 run-in 之前的表現坦白說讓我很失望,幾次的表現也都不太正常。前一兩首測試曲 bass 根本沒出來,換過音樂類型後才正常。聲音表現勉強算真實,只是跟過重的 bass 協調性不佳。音量略為加大,耳膜卻又為過多的 bass 所苦,真想幫它做個旋鈕讓我手動調整一下。Esther 看我東張西望、摸耳摳鼻,靠過來聽了一下。金害,她也不滿意。「去換那支特價品吧」她突然說了這句。我們今天最後試聽了鐵三角的 EM700Ti,印象蠻深刻的。「但是,已經 9 點多了啊…」我心一酸,只差沒有流下淚來。Esther 半推半就,還落了幾句激將法說「如果是我就一定會去換…」「不換只要看到這支耳機就會不斷後悔…」。唉,知我莫若她了。我小心翼翼打包妥當,抓了車鑰匙就衝出門。
小姐蠻 nice 的,更何況是升級換高價品,二話不說就讓我換了。半個小時候我拿著新的戰利品回家了:
現在還在 run-in,整支耳機的聲音還有稜有角,不過還蠻有日本音響的味道,也就是「豐富、仔細」。過去 ONKYO、YAMAHA 與 KENWOOD 的擴大器/喇叭我都聽過 (我最喜歡 ONKYO 的聲音),感覺上日本人的音響工藝就是「把所有應該出現的聲音都按部就班地呈現出來」。雖説有一絲不苟的乾淨,但是我覺得比較不溫暖、比較不真實。真實世界的聲音應該是有生命、有缺陷的,不會那麼整齊。記憶中我對 B&W、DynaAudio 等毆洲喇叭的印象比較好 (美國的好像沒聽過),不過聽過的喇叭也不是那麼多就是了。我這種木耳,音樂性對我來說比設備重要多了。總之,歐洲喇叭要挑口味,日本喇叭怎麼買都有基本品質。剛開始熟悉耳機這塊領域,算了,先從日本牌子聽起好了。
隨附今日測試曲目 (EM700i 感覺上適合聽人聲、流行,我喜歡的金屬類不是那麼適合,唉,有一好沒兩好):
Pink Floyd “The Division Bell” (很後期的作品,比較商業一點了)
Linkin Park “Minutes to Midnight” (沒辦法,最近都在瘋這個。台灣版演唱會我也有喔)